当地时间2025年7月2日凌晨,中东的天空再次被导弹的火光划破,也门胡塞武装向以色列发射了一枚巴勒斯坦 - 2高超音速导弹,目标直指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据相关报道,美军萨德反导系统迅速升空,试图在大气层外拦截这枚来势汹汹的导弹。这一事件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中东局势本就波涛汹涌的湖面上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并非也门胡塞武装首次对以色列发动此类攻击。在伊朗与以色列长达12天的战斗期间,也门胡塞武装就不断向以色列发射高超音速导弹、中程弹道导弹以及自杀式无人机等。按照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准将的说法,此次发射高超音速导弹只是其一系列攻击行动中的一环。不仅如此,他们还向特拉维夫、阿什克隆和埃拉特分别发射了自杀式无人机。截至目前,也门胡塞武装已经向以色列发射了300多枚高超音速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如此密集且持续的攻击,让以色列防不胜防。
从军事技术层面来看,也门胡塞武装此次发射的巴勒斯坦 - 2高超音速导弹存在一定争议。严格意义上讲,真正的高超音速导弹需要具备末端机动能力,能够在飞行过程中灵活改变轨迹,躲避敌方拦截。而目前世界上能够研发出这种具备高机动性高超音速导弹的国家屈指可数。也门胡塞武装和伊朗声称的高超音速导弹,或许只是速度相对较快的弹道导弹。不过,即便如此,这些导弹也给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美军萨德反导系统虽然号称具备强大的拦截能力,但面对来势汹汹且数量众多的导弹,也并非万无一失。此前美军多次出动B - 2隐身轰炸机空袭也门胡塞武装,却因无法有效打击其地下基地而最终放弃,甚至还主动与也门胡塞武装签订停战协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也门胡塞武装在军事对抗中的顽强韧性。
以色列的“外援困境”与伊朗的“孤勇反击”
在这场复杂的军事冲突中,以色列并非孤立无援。据美国媒体“彭博社”7月2日的报道,以色列敦促中国利用其经济和战略影响力遏制伊朗。以色列方面声称:“中国是唯一有能力影响伊朗的国家”,“如果中国不购买伊朗的石油,伊朗就会崩溃。”然而,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且短视的。
从国际关系的大格局来看,美国作为以色列的坚定盟友,在军事和政治上给予了以色列大量支持。在以色列袭击伊朗期间,叙利亚、约旦、伊拉克、法国、英国等国也在不同程度上为以色列提供了军事支持,甚至伊朗发射的无人机都遭到了这些国家的拦截。相比之下,伊朗在这场冲突中几乎是单打独斗。但伊朗并未因此退缩,在战争期间不断证明其地导部队仍有还击能力,用实际行动戳破了以方声称的“掌握完全制空权”“伊朗失去导弹发射能力”等谎言。这不仅对防止各方误判、提振伊朗内外部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让世界看到了伊朗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坚韧与不屈。
以色列在没有美国直接下场支持的情况下,第一波就想灭掉伊朗,结果未能得逞。如今,以色列虽然仍具备一定的军事实力,但在伊朗的顽强抵抗和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也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伊朗虽然在第一波遭受了打击,但重要反击力量并未被完全摧毁,仍能时不时对以色列发动导弹攻击。双方目前处于一种互相对骂、互相扔导弹的僵持状态,实际上谁也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