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鲨又游回来了?我第一眼真没认出来。
7月的热浪扑面而来,那天我正咬着一口凉皮刷照片,结果一张灰不溜秋的战机尾巴蹦出来,我愣是看了五秒才确认,那条熟悉的鲨鱼嘴还在,真是歼-35T,它居然,来了,而且是量产版,真的量产版。
没打招呼,没开发布会,就这么冷不丁地露了个脸,尾翼一扭,直接让全网军迷炸了锅。
你以为它还是测试机?
不,它已经穿上正装了,驾驶舱、进气道都挂上了那套标准入列才有的标识。
它不是未来,它已经在路上了,甚至说已经在甲板上热身了。
你要问它长得像谁?
它像歼-20的亲表弟,也像歼-15的嫡长子。
尾巴上还是飞鲨,对,还是那个从歼-15延续下来的标志。
有人调侃说怎么不改成暴躁河豚或者深海猛鲸?
但有一说一,这口鲨鱼嘴多少有点仪式感,一代代传下来的,就像甲板上的一抹老兵纹身,改不动,也舍不得改。
镜头一拉到正脸,嘿,这家伙机头锥体居然还上翘了一点,像在跟谁挑衅似的。
而下巴底下的那块红外模块,有点眼熟,八面体,看着就像是从歼-20上拆下来的。
一套操作,熟得跟套娃一样,说白了:你家老大歼-20刚学了个本事,小弟马上就能用上,技术共享、件件互通,这玩意儿不叫升级,这叫全家福。
更妙的是,福建舰那边也没闲着。
还记得之前一次次海试,一次比一次安静?
有人猜是不是进度慢了,或者测试出了,现在看来,福建舰压根不是在等好,而是在等齐。
你舰有了,弹射装好了,战机呢?
战机在沈飞那边刚磨出茧,现在好了,歼-35T一出,直接配套上线,系统级部署,稳稳当当。
哦对,说到沈飞,不得不提它那座传说中的超级工厂。
辽宁那边新闻放出来的时候,还不太起眼,说28万平方米,年产50架起步,80-100架封顶,感觉就像听了一段工业园招商宣传。
但现在想想卧槽,真不是吹的。
这不是工厂,这是五代机的自动化孵化舱,一个个歼-35像手机流水线一样按年往外吐。
你以为这就完了?
还有外贸版歼-35E在后头等着排队上线。
这不是一架飞机的故事,而是国产舰载五代机的生态系统开始跑通了,从研发、测试、上舰到量产,一条龙,闭环了。
想想那画面福建舰甲板上,电磁弹射嗖地一下,一架歼-35T顶着海风冲天而起,尾焰擦过甲板边缘,留下一串高温漩涡。
画面拉远,旁边一溜歼-35T整齐排队,像海军版速度与激情。
你要说这是国产科幻大片,我信。
很多人可能觉得,歼-35T来了,那福建舰是不是该入列了?
但你回过头一想,早在它露脸之前,这事儿说不定就已经搞定了。
毕竟我们玩公开亮相这套,不是刚刚开始,而是最后一环才会掀开。
所以现在你明白了,为啥福建舰海试次数越来越少,为啥训练画面压根不泄一点点,甚至为啥某些节奏忽然变快了不是没准备好,而是都准备太好了。
再说回那架飞鲨。
你可能还记得它在地面起降时憋屈的样子,不像歼-20那样霸气腾空,起飞慢吞吞、落地还得小心翼翼。
可一换成弹射,它整架飞机像是换了个性格,速度拉满,起飞瞬间直接飙升。
有时候真的不是你不行,是你没遇上对的平台。
这年头,五代机上舰是门槛,不是终点。
你得有机、有舰、有弹射、有飞行员、有补给体系、有后备产能,缺一不可。
美国为什么牛?
它这整条链子闭环了几十年。
而我们,现在也快了,真的快了。
当然,这也别太乐观。
歼-35T再猛,它也只是刚起步,真正的硬仗是它得用几年时间证明自己能不能全天候值班、全任务打击。
航母也不是开着就能打仗的,还得看全系统的磨合,能不能做到战时一响,全舰齐飞。
但不管怎么说吧,这一脚下去,算是踏进去了。
你还记得当年我们还在讨论要不要用舰载滑跃起飞?
现在,福建舰一通弹射测试搞下来,直接把整个东亚舰载格局拉高了一个段位。
就这发展节奏,我劝国外友商们先别急着评价,先买点板凳坐下看个热闹。
对了,说到飞鲨这名字,有人还在吐槽太土,你说呢?
如果让你起个新名字,这架歼-35T你会叫它啥?
海上战驹?
钢甲食铁兽?
浪里白条?
放开想象,评论...哦不,说出来,让它有点人味。
谁说军武不能带点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