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介绍

出了连队是农田
发布日期:2025-07-02 09:30 点击次数:89

●王东江

身居连队,感觉很多事物都比较养眼,比如柏油路,阔直、干净,像广受欢迎的黑丝。人家的院落规划整齐、色调统一,一座与一座之间似有血缘关系。风景树极尽“风景”之能事,毋宁说显示,不如说显摆。花草可着劲妖娆,以蜂蝶青睐为终极目标。百鸟无“凤”可朝,遂将满腹礼赞献给连队。出了连队怡情,春有麦苗捧绿,夏有玉米献翠,秋有棉朵堆银。到了冬天,你可别觉得田地一无所有,它以博大的胸襟,容纳了道路和院落不能容忍的降雪,给连队存储了一片银色风景,也给春播储蓄了绝佳墒情。

因工作需要,我在地方上的一个乡镇待过三年,每周都要经过连队的田野,风风火火(有时也慢条斯理)往返之间,便有了与土地擦肩而过的机会。

连队后面的农田地势稍平,土层稍厚,适宜种植粮食作物,一年小麦、一年玉米,倒茬种。那些庄稼,从少年的浅绿,到青年的深绿,再到中年的墨绿,渐至老年的枯绿,每一步成长,都被我这个土地的钟情者尽收眼底或烙进记忆。我是土地上长出的另一株庄稼,我的头发带着玉米须的芬芳,我的胡须带着麦芒的坚毅,我的肤色尽显麦粒的基因,我的性情有着玉米随遇而安的率性(据说玉米根须寻找水分的执着是别的作物望尘莫及的)。到现在,我还固执地认为,我的脚趾就是被美化了的玉米根须。若没有鞋底的阻隔,那十根没有完全被驯化的脚趾,时刻都准备着扎进泥土,将我变成一棵有思想有抱负的庄稼。

像我这样双脚离不开土地,在田野上移动的“庄稼”,在连队还有一棵棵、一垄垄、一畦畦、一片片,哪位职工群众的脚底板没生过扎根的冲动、欲望、憧憬呢?多少尘土被刮走了,多少沙石被刮走了,多少枯蓬被刮走了,戈壁滩上只留下一群人,一群把坚韧当种子,在土地上种植信念的人。在我们连队,有这么一对特殊的老年夫妻,名字中都带有“麦”字,女的叫李冬麦,祖籍甘肃武威;男的叫郭春麦,祖籍陕西渭南。一个河西走廊的红脸妹,一个关中平原的黄脸汉,两棵坚毅的“麦苗”,并肩长在连队的田垄上,六十余年风风雨雨、相扶相携,献了终身献子孙,无怨无悔。他们不但将兵团当成家,更当成了赓续红色血脉的摇篮。他们的儿子、孙子在完成学业后,也相继回到兵团,长成一棵棵具有红色基因的“麦苗”。

冬小麦的隐忍承袭了越王勾践的精神因子。从当年白露时节种子入土,至来年惊蛰时节麦苗返青,历经十多个节气,它漫长的童年是听着寒风呼啸、披着严霜厉雪苦熬苦撑过来的。如果说小麦是作物界最能忍的,断然没有第二种作物胆敢提出异议。

一过清明,小麦的第一次成长水通过滴灌带的滴孔渗入根须,万千植株立即亢奋起来,摇头、挺胸、直腰,恨不得即刻长高二寸。水对作物来说,是一种精神富矿,这种万物皆需的液体,润物无声、广施恩德,胜过一切名义自诩的救世主。水所到之处,沙尘静、草木动、万物生。据有关资料记载,拔节期小麦植株水分含量约在70%以上,抽穗期玉米植株水分含量约在75%以上。贾宝玉常说女人是水做的,农作物何尝不是水做的呢?

滴过第三次水,冬小麦就到了最秀气的年龄段——抽穗期。

打开记忆的相册,我来形容一下连队六月初的冬小麦。这时,小麦刚抽出嫩绿的穗,柔柔的、蓬蓬的,像哪位少女的马尾辫。麦芒没有一点力度,触上去有酥酥痒痒的感觉,若马尾辫被风扬起,扫过脸颊。杨柳细腰,是本阶段小麦的“御用”比喻,只有它配得上该比喻的高雅。别的作物,像水稻,虽也秀颀,但穗头过重,免不了有驼背感;高粱也有苗条的腰身,然秸秆过细过高,摇摇晃晃,危机感四伏;棉秆自我感觉娉娉婷婷,殊不知旁逸斜出的枝杈使它杂乱无章,美感全无。可以说,小麦以一己之力,托起了六月田野的形象之美。

当我从地方乡镇回到原单位后,天天经过连队的田野,便有了更多与农作物近距离相视、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六月的田野之上,玉米是最耀眼的风景。

玉米不同于小麦,小麦若小家碧玉,美得含蓄、内敛。玉米的美是野性的,美得粗狂,甚至有些粗暴,不问人的意愿,呼啦啦就在你眼前美出一片江山。出了连队往前走,是万亩玉米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似汪在大地上的绿色洞庭。若有兴致,登上车顶,以居高临下之姿,观田野恣肆之势,其目也眩、其心也惊、其思绪驰骋,若脱弦之箭、惊弓之兔。

此时,正是玉米的大喇叭口期,第11片叶子已长出,上部几片大叶拢起,形成一个“天问”的大喇叭。问苍茫大地,谁敢与之争锋?问寥廓江天,谁堪与之比肩?这时的玉米是悲壮的,田野之上,它们以集体的气势,擎起了六月的一角天空。这时的玉米又是孤独的,偌大的天地间,竟找不到一个可匹敌的对手,像一个孤独求败的武林高手,渴望势均力敌一搏。

在连队的一块条田里,刚滴过水的玉米精神抖擞,大有赤膊上阵、放马一搏的欲望。就单株而言,每株玉米都是一位孤胆英雄,都有《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的慷慨,亦有《说岳全传》中高宠挺长矛挑铁滑车的勇气。你看,玉米叶的造型,多像一柄双刃剑,一剑斩断饥饿的魔爪,一剑斩断贫困的双足。

在粮食作物中,玉米绝对是高产之王。连队的标杆地块亩产已达1800千克。闪光的数字,是大地佩戴在玉米胸前的勋章,亦是玉米激情洋溢的泪花。

在一片玉米田里,我与田管员小陈促膝而谈。这位十五年前来自河南扶沟的小伙子,如今已是连队农业合作社的台柱子。他掌管着三块条田一千多亩玉米的“生杀大权”。他说,对待玉米,不要单纯把它当作草本植物,要像对待生命个体一样,不亏待每一株玉米。饿了给它喂料,渴了给它饮水,病了给它吃药,让它无忧无虑奉献一生。“不亏待每一株玉米”,这是一位普通连队田管员的襟怀,也是他的哲学。

出了连队是农田,那里是职工群众释放豪情、展示粗犷、施展本领的平台。在无垠的田野里,每一粒泥土都扎好了马步,等你去踢腿打拳,闪转腾挪。田野是扎实的,土地是诚实的,在土地上受益,不是火中取栗,而是手到擒来,只要你足够勤劳、智慧。皇天不负苦心人,土地也不负。你看,多少兵团人在土地上完成了夙愿,实现了抱负。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
意昂体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