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六点的香港中环码头,太阳还没完全露脸,乌泱泱的队伍已经拐了三道弯。七十多岁的陈伯攥着小马扎排在第一个,背上的汗把"中国海军"文化衫浸出深蓝的印子。后头穿校服的小学生踮着脚往前张望,忽然指着海面嗷一嗓子:"快看!那不就是课本里的'山东舰'吗?"钢铁巨兽的轮廓在晨雾里若隐若现,甲板上的五星红旗猎猎作响,像给整个维多利亚港刷了层金粉。
这哪是寻常展览?分明是把国防教材直接摊开在老百姓眼皮子底下。以前电视里才能见着的歼-15舰载机,现在就杵在甲板上任人摸。有个戴老花镜的退伍兵颤着手抚过机翼,摸着摸着突然蹲下抹眼泪:"老子当年守岛礁的时候,这种宝贝还得靠报纸糊的模型过干瘾。"旁边穿迷彩裤的军迷小哥更绝,整个人快趴到发动机舱里去了,鼻子就差没贴上涡轮叶片:"嚯!这金属味儿,比新手机开箱还带劲!"
武器体验区早就炸了锅。十几个半大孩子端着95式步枪摆造型,每把枪都被前头百八十号人捂得发热。初二的阿明刚扣完模拟扳机,转头就冲同伴比划:"游戏里这种后坐力至少得氪金888!"惹得兵哥哥噗嗤笑出声。最绝的是近防炮展位,有位穿旗袍的阿姨非要跟导弹发射架合影,边摆POSE边念叨:"这铁疙瘩要是早点来,看谁敢在香江撒野?"
穿海军蓝的小伙子们简直被围成了网红打卡点。有个娃娃脸的水兵正教小朋友叠"豆腐块",被子刚捏出棱角,旁边突然冒出个卷毛小丫头:"兵哥哥,你们在海上遇到大风浪会不会吐啊?"甲板上顿时笑倒一片。舰长更是个妙人,拿着大喇叭讲巡航故事:"有回遇上外国军舰跟踪,咱伙房师傅抡着锅铲说'让他们尝尝中国菜香'!"这话把夕阳红旅行团的大爷们乐得直拍栏杆。
留言板早被热情挤爆。歪歪扭扭的儿童画画着带翅膀的航母,落款写着"我长大要开这个";退休教师老周用毛笔蘸足墨汁,横平竖直写下"国泰民安"四个大字。有个穿恐龙连体裤的小胖墩死活够不着板子,急得直拽兵哥哥裤腿:"叔叔抱我写'中国海军贼厉害'行不?"
这会儿日头正毒,钢铁甲板晒得能煎鸡蛋,可挡不住人潮一波接一波。带孙女来的张姨举着自拍杆转圈拍:"发抖音肯定爆!俺们那栋楼群里早就炸锅了。"老家山东的打工仔小王更绝,摸着舰岛上的"山东"二字就不撒手:"乖乖,老家的大铁疙瘩开这儿来了,得劲!"
暮色染红维港时,最后一批参观者还扒着栏杆舍不得走。岸上突然亮起霓虹,巨舰在灯火中宛如披甲的将军。穿海魂衫的老水手脱帽肃立,他身后蹦跳的孩子们举着刚换来的航母模型,在晚风里笑得见牙不见眼。这场景让人突然明白,为什么说硬核的国防教育根本不用教科书——当三岁娃摸着舰载机叫"钢铁大鸟",当广场舞阿姨抱着导弹发射管比耶,那些关于家国情怀的宏大叙事,早变成掌心温度融进血脉里了。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