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热点大赛#7月16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取消对部分欧盟政客的制裁。 可没想到,7月19日,也就是中方取消制裁后的第三天,欧盟突然甩出一张“黑名单”,27个成员国投票通过第18轮对俄制裁方案,里面赫然列着两家中国金融机构的名字。 消息传到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当天就急了:“这性质太恶劣! ” 从递台阶到甩耳光,欧盟这波操作,把很多人看懵了。
要弄明白欧盟为啥翻脸,得先看中方为啥选这时候取消制裁。往大了说,中欧本来就是“互相搬砖”的关系。 2024年,中国从欧洲进口的高端机床、精密仪器、汽车零部件,加起来能填满半个上海港;欧洲从中国买的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家电,更是堆满了德国的仓库、法国的超市。 2025年数据更夸张,上半年贸易额已经冲到7000多亿,全年预计突破1.3万亿。这不是数字,是真金白银的生意。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说得直白:“过去几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双方交往有点波折,现在同步取消制裁,就是为了好好谈合作。 ”这里的“同步”很关键,不是中国单方面让步,是双方商量好的。 毕竟,欧盟当时也有麻烦:特朗普政府给欧盟下了“最后通牒”,8月1日前要是谈不拢美欧贸易协议,就要对欧洲商品加征30%关税。 德国和法国本来想硬刚,结果冯德莱恩偷偷把原定7月15日的反制措施按下了暂停键,后来被迫推出840亿欧元的反制清单(原本要950亿),还被骂“向美国低头”。 换句话说,中方这时候取消制裁,相当于给欧盟递了根“救命稻草”,你们别光顾着和美国较劲,咱们合作还能多赚点钱。
可欧盟这三天“沉默”,可不是在琢磨怎么感谢中国。
先说美国这根“胡萝卜加大棒”。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悬在头顶,欧盟内部早乱成一锅粥。 德国是欧洲最大工业国,汽车、机械全靠出口,要是被加30%关税,宝马、大众的利润得掉一半;法国靠奢侈品和农产品吃饭,香奈儿包、波尔多红酒在中国卖得好,也不想闹僵。 但冯德莱恩作为欧盟“一把手”,又得平衡美国的态度,毕竟美国是欧盟最大的“安全靠山”,北约军费大部分靠美国出,真要彻底翻脸,欧洲自己扛得住俄罗斯吗?
再看欧盟内部,那更是“各怀鬼胎”。 德国主张“技术保护”,怕中国学走高端制造技术,所以一直卡着稀土出口;匈牙利却不一样,中国企业在匈牙利建工厂、修铁路,能解决几万人的就业,总理欧尔班巴不得和中国走得近;法国盯着中国的稀土,说“限制出口不公平”,可荷兰的企业早就在排队申请稀土配额了,毕竟造芯片、造导弹,都得用这些“工业维生素”。
这种分裂,在7月10日欧洲议会那场投票里暴露无遗:523票赞成、75票反对,压倒性通过决议,要求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 表面上是“强硬”,背后全是算计,既要施压中国,又不想真撕破脸,毕竟稀土生意每年能给欧洲企业赚不少钱。
三天后突然拉黑两家中国金融机构,欧盟的算盘打得精。
第一,给美国看“态度”。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下,欧盟得证明“我们还是西方阵营”,虽然内部吵得凶,但对俄制裁这种事,必须和美国站一起。 中国这些年一直说“劝和促谈”,没跟着西方制裁俄罗斯,欧盟就咬着牙说“中国金融机构在帮俄罗斯规避制裁”。 可问题是,他们拿不出任何证据,就像当年说“新疆有强迫劳动”,最后自己都打脸。
第二,转移内部矛盾。 欧盟内部因为对美政策、对华态度吵得不可开交,冯德莱恩这时候列个“黑名单”,相当于甩了个“共同敌人”,“别吵了,外面还有中国呢! ”欧洲媒体也配合,说这是“维护西方团结”,可普通老百姓可不傻:德国车企老板私下骂“这是在断我们的财路”,法国酒商担心“中国会不会报复,不买我们的红酒了”。
第三,试试中国的底线。 中欧贸易额这么大,欧盟其实也怕真闹僵。 拉黑两家金融机构,规模不大,但能试探中国反应,如果中国反应激烈,他们就知道“这招有用”;如果反应平淡,下次可能更狠。
面对欧盟的“背刺”,中方反应很快也很硬。驻欧盟使团发言人直接说“强烈不满,坚决反对”,还向欧方提出严正交涉。 这不是空口白话,中国这些年在国际上积累了不少筹码。 就说稀土,中国占了全球60%的储量、80%的加工产能,F-35战机要400多公斤稀土,一套导弹制导系统也离不开,欧洲想造先进武器,绕不开中国。
更关键的是经贸合作。 德国车企在中国卖车,一年能赚几百亿欧元;荷兰的光刻机企业,靠中国市场撑起了半边天;法国的奢侈品,中国消费者买走了全球1/3的份额。 欧盟敢拉黑中国机构,就得想想这些企业会不会联合起来“抗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已经发声明了:“中欧合作对双方都好,别搞对抗! ”
现在的布鲁塞尔,会议室里摆着两份文件:一份是中国取消制裁的声明,一份是对华拉黑的制裁令。
德国车企老板在游说政府:“别闹了,中国是我们的最大市场,加税、拉黑,最后亏的是我们! ”法国酒商在算账:“要是中国减少进口,我们的库存得堆到仓库顶,明年怎么办? ”荷兰企业则在排队申请稀土配额,“既然欧盟说限制,我们自己申请总行吧? ”
而冯德莱恩的办公室里,访华行程还是个问号。 她既想和中国谈稀土生意,又怕被国内批评“亲华”;既想应对美国的关税,又不想真的和俄罗斯撕破脸。
这场“拔河比赛”什么时候能分出胜负? 没人知道。 但有一点很清楚:中欧贸易额每天都在涨,深圳的稀土加工厂机器转得比以前更快,德国奔驰生产线上的中国零件越来越多,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比任何“黑名单”都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