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新闻动态

西安事变功臣孙铭九陷绝境,周恩来让红军秘密保护,后来官至上将
发布日期:2025-07-18 17:57 点击次数:201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华清池的枪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一个年轻的营长带着部下冲进了蒋介石的卧室,却发现床上空无一人,只有还带着余温的被褥诉说着主人刚刚离去的匆忙。这位营长叫孙铭九,东北军张学良的贴身卫队营长。

谁能想到,仅仅两个月后,这位曾经威风凛凛的「捉蒋英雄」,却成了人人喊打的逃亡者。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他走投无路之际,竟是昔日的对手——共产党伸出了援手。周恩来亲自安排,将他秘密护送到红军驻地避难。而负责保护他的那位红军将领,在新中国成立后,竟然成为了威震一方的开国上将。

这究竟是怎样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孙铭九又是如何从捉蒋的英雄变成了需要红军保护的避难者?那位保护他的神秘将领又是谁?让我们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真相。

01

1909年,孙铭九出生在辽宁新民的一个普通家庭。那个年代的东北,正值风云变幻,各路势力在这片黑土地上角逐。少年孙铭九从小就立志要出人头地,不甘心一辈子做个平凡人。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1927年,18岁的孙铭九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贵人——张学铭。张学铭是东北王张作霖的次子,也是张学良的亲弟弟。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了好友。在张学铭的推荐下,孙铭九被送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

【孙铭九】「能去日本留学,这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我一定要学成归来,报效东北!」

在日本的几年里,孙铭九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他知道,这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机会。1931年,学成归国的孙铭九通过张学铭的引荐,见到了时任东北军统帅的张学良。

那次见面,改变了孙铭九的一生。张学良慧眼识珠,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年轻人的才干和忠诚。很快,孙铭九就被任命为张学良的机要随从参谋,后来更是升任卫队营营长,成为张学良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在东北军中,孙铭九的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张学良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甚至在张学良与共产党秘密接触时,身边带的也是孙铭九。据史料记载,叶剑英秘密到西安作中共代表,张学良就安排叶住在孙铭九家里。

02

1936年,西安的局势愈发紧张。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继续进攻陕北的红军。而此时的张学良,早已被中共的抗日主张所打动,他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都被拒绝。

12月4日,蒋介石飞抵西安,住进了临潼华清池。他给张、杨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加紧「剿共」,就将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

【张学良】「我们东北都丢了,现在还要自相残杀,这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

12月9日,西安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学生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亲自到十里铺劝说学生,他含泪对学生们说:

【张学良】「我与你们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你们的要求也就是我的要求。一星期以内,我一定用事实答复你们!」

果然,不到三天,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

12月11日深夜,张学良召集心腹开会,部署捉蒋行动。他把孙铭九叫到一边,郑重地说:

【张学良】「铭九,此事关系重大,务必做好保密工作。一旦泄露,你我都将身败名裂,万劫不复。」

【孙铭九】「少帅放心!铭九一生,得少帅赏识,有了如今的地位。此去是为民族大义,虽死犹荣!」

说完这番话,孙铭九还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张学良能把他的弟弟送到国外避祸,以免连累家人。张学良含泪答应了。

03

12月12日凌晨5时许,天还没亮,华清池的寂静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

孙铭九率部成功捉蒋,还亲手活捉了蒋介石。当孙铭九带领士兵冲进五间厅时,却发现人去楼空。床上的被褥还是温的,桌上放着蒋介石的军帽、皮包和假牙。

【孙铭九】「蒋介石刚走!快,搜山!」

士兵们在后山墙下发现了一只鞋子。孙铭九断定蒋介石翻墙上山了。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搜索,终于在骊山半山腰的一个石洞里发现了瑟瑟发抖的蒋介石。

当时的蒋介石穿着睡衣,冻得直打哆嗦。他看到东北军的士兵,先是一愣,随后问道:

【蒋介石】「你们是哪里来的?」

【孙铭九】「是东北军!」

蒋介石松了一口气,他最担心的是红军。接着,他竟然对孙铭九说:

【蒋介石】「哦,你是孙营长,孙铭九。你是好青年!」

孙铭九大吃一惊,没想到蒋介石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蒋介石解释说有人向他报告过。

【孙铭九】「是张副司令命令我们来保护委员长的,请委员长进城,领导我们抗日,打回东北去!」

蒋介石坐在大石头上,说腰痛不能走,要求派马来接。孙铭九二话不说,在蒋介石面前蹲下:

【孙铭九】「这里没有马,我可以背您下山。」

就这样,孙铭九背着蒋介石,在士兵的护卫下走下了山。

04

西安事变震惊了全国。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事变最终和平解决。12月25日,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却被蒋介石扣押,从此失去自由。

消息传回西安,东北军群龙无首,内部矛盾迅速激化。军中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王以哲、何柱国为首的元老派,主张先接受南京政府的条件,再设法营救张学良;另一派是以孙铭九、应德田为首的少壮派,主张用武力逼迫蒋介石释放张学良。

两派争执不下,矛盾越来越尖锐。1937年2月1日,在新城大楼的会议上,双方爆发了激烈争吵。

【王以哲】「现在南京大军压境,我们要是再不撤兵,东北军就要被消灭了!先保存实力,以后再想办法救少帅!」

【孙铭九】「不行!少帅不回来,我们绝不撤兵!宁可战死,也不能让少帅白白牺牲!」

会议不欢而散。第二天早上,孙铭九在家中召集了十几个少壮派军官开会。会上,情绪最激动的是杜维纲,他痛哭流涕地说:

【杜维纲】「为了把张副司令要回来,我愿意牺牲一切!」

在激烈的争论中,应德田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建议:

【应德田】「杀了王以哲、何柱国,守住西安,就可以把张学良争取回来!」

这个建议让在场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只有苗剑秋表示反对:

【苗剑秋】「王以哲已经接受了国民党中央的条件,大势已去。就算杀了他们,也改变不了什么!」

但其他人都支持应德田的主张。孙铭九在屋里踱来踱去,显得犹豫不决:

【孙铭九】「唉呀!到底该怎么办?我看我这个脑袋非叫你们弄掉不可!」

最终,在大多数人的坚持下,孙铭九同意了这个疯狂的计划。

05

2月2日凌晨,一场血腥的内讧在西安城内爆发。

孙铭九派出的士兵冲进了王以哲的住所。王以哲当时正卧病在床,毫无防备。枪声响起,这位曾经与张学良并肩作战多年的老将,倒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下。

同时被杀害的还有西北总部参谋处处长徐方、副处长宋学礼和交通处长蒋斌等人。

消息传出,整个西安城陷入了混乱。杨虎城闻讯大怒,立即下令全城戒严,通缉孙铭九等人。更要命的是,驻扎在渭南的东北军将领刘多荃得知王以哲被杀后,立即率部向西安进发,扬言要为王以哲报仇。

一夜之间,孙铭九从「捉蒋英雄」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叛徒」。他意识到自己闯下了大祸,不仅没能救出张学良,反而加速了东北军的分裂。

此时的孙铭九,已经走投无路。东北军要杀他,杨虎城要抓他,蒋介石的特务更是虎视眈眈。就在这生死关头,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向他伸出了援手——周恩来。

06

「二二事件」发生后,周恩来立即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如果任由局势发展,不仅东北军会彻底分裂,刚刚达成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果也会付之东流。

2月3日,周恩来找到了躲藏起来的孙铭九。看着这个曾经意气风发、如今却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年轻人,周恩来既生气又惋惜。

【周恩来】「你们这是做的什么事?王以哲将军是主张抗日的,你们却自相残杀!」

孙铭九低着头,泪流满面:

【孙铭九】「周先生,我知道错了。可是我们实在是太想救少帅了......」

周恩来叹了口气。他明白,孙铭九等人虽然手段错误,但出发点是为了营救张学良。现在最重要的是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周恩来】「现在说这些已经没用了。刘多荃的部队正在逼近西安,杨虎城也在全城搜捕你们。你们必须马上离开!」

【孙铭九】「可是我们能去哪里?」

【周恩来】「我已经安排好了。我们的人会护送你们去陕北红军驻地,在那里暂避风头。」

孙铭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共产党,这个曾经的对手,现在竟然要保护自己?

07

2月4日深夜,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等人被秘密送出西安城。

负责这次护送任务的,是中共中央派来的特别小组。其中有一位年轻的红军指挥员,虽然当时只是个团级干部,但他沉着冷静、指挥若定,给孙铭九留下了深刻印象。

护送的路线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他们避开了东北军和中央军的防区,穿过崎岖的山路,向北进发。一路上,那位红军指挥员始终走在队伍最前面,亲自探路。

【红军指挥员】「同志们,虽然你们犯了错误,但周副主席说了,只要是真心抗日的,就是我们的朋友。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存力量,将来一起打日本鬼子!」

这番话让孙铭九等人深受感动。他们没想到,共产党人竟然如此宽宏大量。

经过三天三夜的急行军,他们终于到达了三原县附近的红军驻地。在那里,孙铭九见到了更多的红军将领,他们都对这些东北军的「客人」以礼相待。

08

在红军驻地的日子里,孙铭九有了很多时间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他开始明白,自己虽然出于对张学良的忠诚,但冲动之下铸成的大错,不仅没能救出张学良,反而加速了东北军的瓦解。

红军的政治工作干部经常来找他谈心,给他讲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道理。孙铭九渐渐明白,只有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

【孙铭九】「我现在才明白,我们东北军内斗,最高兴的是日本人啊!」

然而,随着国共合作的推进,孙铭九在红军驻地也待不下去了。中共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让他们离开。

离开的那天,那位曾经护送他们的红军指挥员来送行。他握着孙铭九的手说:

【红军指挥员】「孙营长,希望你记住这段日子。不管将来怎样,都要记住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日本侵略者!」

孙铭九含泪点头。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位救过他性命的红军指挥员,在十几年后会成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而自己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09

离开红军驻地后,孙铭九先是躲在天津租界,后来又辗转到了上海。失去了依靠的他,生活陷入了困境。

就在这时,命运又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为了生计,他竟然投靠了汪伪政权,成了人人唾弃的汉奸。这个曾经的抗日志士,最终背叛了自己的初心。

抗战胜利后,孙铭九又投靠了蒋介石。他甚至参与策划刺杀中共领导人陈云,但以失败告终。最后,他在哈尔滨被解放军俘虏。

新中国成立后,考虑到他在西安事变中的功劳,组织上对他宽大处理,让他担任了上海市政府参事。晚年的孙铭九,还成为了全国政协委员。

有一次,孙铭九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消息:某位上将视察部队的新闻。看着照片上那个威严的将军,孙铭九的手颤抖起来。他认出来了,这正是当年护送他去红军驻地的那位年轻指挥员!

【孙铭九】「如果当年我能坚持下去,是不是也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但历史没有如果。孙铭九的一生,从抗日英雄到民族罪人,再到最后的忏悔者,折射出了那个动荡年代许多人的命运悲剧。

10

2000年4月8日,92岁的孙铭九在上海病逝。临终前,他留下遗嘱:不举行任何追悼活动,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

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最跌宕起伏的岁月。从东北军的骄子,到西安事变的功臣,再到「二二事件」的罪人,最后沦为汉奸,他的人生轨迹令人唏嘘。

而那位曾经保护过他的红军将领,则在新中国成立后屡建功勋,最终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人民军队的栋梁之材。两个人的不同选择,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孙铭九当年没有冲动杀害王以哲,如果他在红军驻地后能够坚持抗日信念,如果他没有在困境中选择投敌......他的人生会不会完全不同?

但历史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不可逆转。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每一次背叛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孙铭九的悲剧,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警示:在民族大义面前,个人的恩怨得失都应该放在一边;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一定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西安事变已经过去80多年了,当年的恩恩怨怨早已烟消云散。但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一时的勇武,而是能够始终坚持正义、坚持信念的人。那位保护孙铭九的红军将领,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而孙铭九的悲剧人生,则成为了历史的注脚,提醒着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时光荏苒,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我们回望这段往事时,不仅要记住那些光辉的时刻,更要记取那些沉痛的教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选择。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
意昂体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