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新闻动态

仁爱礁对峙升级!中国海警新规生效后,菲方士兵受伤引发多方博弈
发布日期:2025-10-10 17:58 点击次数:125

2024年6月17日,南海仁爱礁一带,菲律宾补给船与中国海警船多次靠近、碰撞,菲方一名士兵受伤。视频很快传出,双方各说各理,话都不软。海上船还在绕,岸上话还在放。这个点上,我们先把事摆清楚,再看下一步可能往哪走。

先看几起关键节点。2024年3月5日,仁爱礁附近,中国海警用水炮拦截菲方补给船;2023年10月22日,黄岩岛外海也有水炮;2024年6月17日,近距离对峙升级,人受了伤。水炮看着比枪炮轻一档,但打在船、打在人身上,也够呛。因为这个,双方的火气都上来了,操作空间反而变窄。

接着看菲律宾内部路子。2022年6月就任的马科斯总统,明显把舵打向美国这边。EDCA扩点到9处,给美军更多进出通道。2024年4月7日,菲、美、日、澳在“西菲律宾海”一起海上编队航行;4月11日,华盛顿“三方峰会”,联合声明点名南海。这些动作连在一起,就是要拉队友下水,撑场子。

日本也动了。2024年7月8日,菲律宾和日本在马尼拉签了《部队互访协定》(RAA),两国部队互访、驻训有了法律框架。同样,这让日本在南海露面有了依据,也让菲律宾多了一层帮手。结果就是,海上的船越来越多,说话的麦克风也越来越多。

中国这边的思路很清楚:以海警为主,在敏感海域“管起来”。2024年6月15日,中国海警新规生效,对涉嫌“非法入境”的外国人可临时扣留。规矩一落地,现场的拦阻、登临就更硬。因为这个,海上执法的节奏会更密,手段会更齐。

绕不开的还有2016年7月12日。海牙仲裁案裁决菲律宾胜诉,中国不接受也不承认。法律纸面上吵到今天,海上还是要靠船来站位。谁的船常在,谁的线就更往前顶一步。仁爱礁的补给、黄岩岛的巡查,成了天天要干的事。

别忽略生意。2023年,中国是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货来货往没停过。经贸越深,彼此都不想把事做绝。因为这个,话可以说硬,手又要收着,这种拧巴状态还会持续一阵。企业也在看风向,走一步看一步。

美国的角色也得点名。美军舰机在南海的存在是常态,联合巡航也成了常事。2024年4月多国编队那次,就是一个信号:我在,你别怕。但美国现在更像后台托底,真到近距离船挨船,美国不会替人上去冲撞。这点,菲律宾心里也有数。

东盟层面,多次谈“南海行为准则”。会开了不少,文本还在磨。因为各国诉求不同,落地很难。双边热线、渔业合作、海上救援这些小口子,还是能开就开。先把火头压住,再谈更大的安排,实际也只能这么来。

风险点在哪?第一是碰撞升级。6月17日已经有人受伤,一旦出现更重的伤亡,舆论会把领导人往前推。第二是误判。海上喊话、机动,谁多走一步、谁慢半拍,都容易擦枪。通信要不断,程序要固定,能按表走就按表走。

菲律宾这两年还有一招:把视频摊出来。2023年以来,菲方频繁公布现场画面,画面剪得很快,字幕打得很大。这样做的目的很直白,一是抢舆论位置,二是逼盟友表态。同样,中国也更愿意把完整记录端出来,争取把“谁先动、怎么动”说清楚。

再看中国的度。海警主导、水炮拦阻、拦停靠离,多用“不伤命”的方式,既表态,也控火。军舰多数在后场,保持存在、不越线。因为这个,留了谈判的路,也给对方台阶。但有一点没变:核心利益不退,补给“坐滩”的船不许“加固”。

外界常问,打不打?现在更可能是“长期拉扯”。台面上各说各的理,台面下把规则缝密一点、把动作标准化一点。谁能让日常操作更顺,谁就多占一点便宜。任何一方想“一把子定输赢”,短期看不现实。

接下来怎么走,关键看三条线:一是补给能不能“有约定地走”,比如船型、航线、频次说好;二是执法能不能“有台阶地停”,比如喊话、拦截、登临各走哪套程序;三是外部力量“到什么度”,联合航行能不能别压线。这三条线稳住了,日子还能过。

清晨,仁爱礁外圈的海面起了涌,菲律宾一条小木壳补给船慢慢顶着浪头过来,甲板上堆着箱子,人都戴了头盔。远处,一艘白色中国海警船稳稳跟着,用中英双语广播,请求改变航向。两船距离拉近,绳索、浮标、海水声混在一起,谁先减速、谁先让出一条缝,这一次会怎么处理呢?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
意昂体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