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新闻动态

崇祯弥留时才悟逼死他的不是吴三桂李自成
发布日期:2025-10-10 08:26 点击次数:117

煤山风里,崇祯皇帝的死,是明朝最后的夜晚。京城外头,李自成的军队已经杀到门口,宫里宫外火光四起。

可谁真想过,逼死崇祯的,不只是外头的敌人,而是明朝自己骨头里的病。这个残局,早就埋下种子,谁都不是唯一的推手。

先说登基那会儿,明熹宗一死,崇祯继位,满朝风气急转直下。他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对付权势滔天的魏忠贤。魏忠贤这人,手里攥着东厂、内监,还有满朝人事大权。

那几年,谁敢不听他的,各种弹劾、抄家,文官被压得喘不过气。崇祯清算阉党,魏忠贤被流放,最后在路上自杀。

朝堂权力一下子翻了面,东林党和旧文官重新爬上来,韩爌、赵南星这些人被提拔重用,朝堂看着清爽了不少。

但你别以为文官上台就能一劳永逸。东林党本身也是一团散沙,各种派别、各自算盘,地方和军头也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崇祯看着是整肃风气,可脚下没打稳。

袁崇焕是个北方重臣,带兵守边,名声不错。皇帝很信他,给他尚方宝剑,想让他死守辽东。袁崇焕自己也想好好干,可惜文官内斗、地方兵马不听号令,边防迟迟不见起色。

到了1630年,朝里风声变了。有人说袁崇焕通敌,和后金有猫腻。崇祯在压力下,亲自下令把他抓起来,最后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辽东防线跟着崩了,北方军队一团乱麻,明朝最能打的几路人马一下子瓦解。朝里震动,士气低落,抗清力量就这样被打散。

边防出问题,财政也跟着垮掉。清军改号“大清”,兵力猛增,武器也更新了,明军打不过,守不过,补给线经常断。

兵部换了好几个督师、将领,谁都干不久,战略反复摇摆,老百姓早就吃不上饭。孙承宗是个能干人,主张修城垒守粮仓,可惜也被排挤弹劾,最后辞官回家。

边防再没人能撑场子,军队也越来越散。

经济危机、天灾人祸一块袭来。朝廷花销越来越大,税收却收不上来,粮价疯涨,洪水、旱灾、盗贼到处都是。

农民活不下去,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带着起义军横扫乡村,劫粮抢地盘,明军派兵镇压也收效甚微。内乱越来越大,朝廷的话变成了耳边风,各地都自顾自。

到了1640年,明朝彻底失控。边防失守、内乱四起、财政枯竭、官军疲敝。崇祯每天在宫里发号施令,可下面没人真落实。

中央命令变得缓慢,地方各自为政,四面八方都是破口。整个朝政体系像一张破网,谁都补不上。

京城的最后防线也守不住了。李自成的大军一路冲进来,明军调兵太慢,防守力量稀薄。1643年,孙传庭战死,京师周围防线直接崩溃。

皇帝急召文武百官商量,是死守还是南逃,结果没人敢拍板。几天过去,城门被攻破,禁军溃散,皇帝披着朝服,只能在景山自缢。

宫里乱成一锅粥,后宫自尽,皇室血脉断绝,京师被李自成控制。

李自成进宫后,搜查文书,找太子和宗室,宫里尸骨遍地。官员多数逃跑或投降,政令停摆,城里一片混乱。富人被抄家,百姓惊恐,太监王承恩自尽陪葬。

李自成下令安葬崇祯遗体,京师成了临时大顺政权的地盘,但南方局势也不稳。

崇祯死后,北方政局崩塌,明王朝彻底失去了京师。南明在江南继续苟延残喘,可力量太弱,资源不够,军队疲敝,联系也断断续续。

吴三桂拒绝投降大顺,引清军入关,清军一路进攻,北方割据势力被摧毁,最终清军入主北京,不是偶然,是整个体制崩溃后的必然。

那段日子里,朝廷的制度、礼仪、官服还有残存,但实权早就没了。文武百官四散,政令靠武力,新君是武将当家。

明朝的根基被一点一点拆掉,最后只剩下末日的宫廷和残破的江山。

明亡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而是一条路走到悬崖的结局。崇祯的死,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旧世界的落幕。

体制的腐朽、内部争斗、财政危机、外敌压境,哪一样不是蚕食明朝的刀?等到城门失守、皇帝自尽,整个国家已经没有救的可能。

明朝的灭亡,是一场所有人都参与的慢性自杀,不是某个人、某一夜的孤独结局。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
意昂体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