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介绍

司马家执政后,淮南频繁造反的原因何在?
发布日期:2025-09-11 07:21 点击次数:178

所谓的淮南三叛,就是在高平陵事变之后,淮南那块地儿不到七年,就先后折腾了三回,都是为了反对司马家当皇帝的事,搞校反叛。

这七年里,淮南这个地儿连续闹了三次,都跟反对司马家当皇帝有关系,可能跟这里的地理位置、地方势力还是有点关系吧,毕竟那块地其实是个经济和兵力都挺集中的地方。而其他地方,或者说没有像淮南这样形成反叛的基础,可能是因为当地的实力没那么雄厚,或者管理得比较严,而淮南这块儿,反叛的苗头一开始就比较明显。至于说为什么司马家在第一次叛乱后没怎么防备?这可能跟他们当时的判断有关,觉得淮南那边不过是个局部的小反抗,没有到全局危机的程度,再加上他们可能对淮南的反抗势力估计不足,疏忽大意,结果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叛就趁虚而入,连续发生了。其实,这也暴露出一部分统治上的疏漏和对地方反叛势力的低估。

这段历史啊,得从司马懿当权的那段时间说起才行。

史载,司马懿起初是被曹操征召任官,随后开始追随曹丕。等到曹丕一登基,司马懿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魏国的核心要员。

曹丕去世后,曹叡即位,司马懿被封为辅政大臣。曹叡在位期间,司马懿先是在荆州把守,期间迅速击败孟达,掌控新城之战;接着又驻守关中,和诸葛亮在五丈原一带对峙;之后,他还出征辽东,攻打那里的公孙家族。

因为打仗的缘故,魏国那时候大致可以划分成四个战区:扬州、荆州、关中和幽州。而司马懿这十几年打下来,足迹基本覆盖了其中的三大战区。唯独扬州那个战区,这边他还没怎么涉足过。

扬州战区的重心所在,正是淮南这个地方。

正是因为司马懿这份履历,在魏国的三大战区中,他身边其实也结交了不少门生故旧。不过,唯独淮南那边,司马懿可没怎么涉足过。

这个局势,后来一直蔓延到了高平陵之变。

你知道的,正史里那次高平陵之变,跟《三国演义》里的描述可不太一样。

在小说里,高平陵之变的描写让人觉得司马懿装了多年病,暗中谋划这场政变,最后一举打败了曹爽,直接拿下了魏国的最高大权。

不过在正史里,情况就没那么夸张了。司马懿其实没有装病整整十年,顶多也就两年多左右。再说,高平陵之变那会儿,也不是司马懿自己亲自去跟曹爽较量,而是因为当时曹爽太过横冲直闯,把许多魏国的老臣都得罪了个遍。

在政变发生之前,曹爽直接把太后软禁了,还夺走了洛阳禁军的指挥权。这事让不少忠于曹家的老臣们,对曹爽都挺不满意的。

接下来,司马懿和那些老臣们合伙策划了高平陵之变,搞了一出大动作。

在这方面,实际上就有个根本上的差别存在。

在正史里,挺多曾经卷入高平陵之变,或者说在那场变乱中站队支持司马懿的人,其实并不算是真心帮着司马懿。主要还不是为了站队司马懿,而是因为反对曹爽,才跟着他的阵营站在一块。

要是放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的角度来看,这帮人就偏偏站在司马懿那边,毕竟曹爽实在太嚣张了。不过要是换个视角,站在司马家和曹家之间,他们可就会直接投靠曹家啦。

这样一来,等高平陵之变过去以后,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摆在了司马懿的面前。

要想掌控更多的权利,得把那些曾经的盟友清除掉,把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一个个都扫除!

事情一结束,高平陵之变之后,司马懿马上反手就背叛了自己的人了。之前政变时,魏国最高的三公——司空王凌在扬州战区带兵,司徒高柔和太尉蒋济,统统都站在司马懿这一方,拼命帮他撑场。

那位司徒高柔亲自跑到军营,帮助司马懿掌控洛阳周边的守军。太尉蒋济更是亲笔写信,为司马懿作担保,劝说曹爽回城休整。

事毕之后,司马懿一转身就把那两个帮手给打压了。没多久,蒋济就因抑郁过世,而高柔虽然活得久一些,后来也失去了实际掌控的权限。

面对司马懿那种明摆着的篡权行为,远在淮南的王凌,第一时间就警觉了起来。

政变一结束,司马懿为了安抚王凌,就把他调到太尉的位置,但王凌根本没领情,完全没接他的善意。

王凌这个人挺有意思的,他的叔叔是当年用“巧施连环计”干掉董卓的王允。王允刺杀董卓得手后,不料反被董卓手下的西凉军给杀了。在混乱中,王凌侥幸逃了出来,随即投靠了曹操。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王家的威望,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奋斗,他逐渐成长为魏国的高官。

在司马懿和曹爽争斗的那段时间里,王凌变成了双方都想拉拢的对象。结果,也正是在曹爽的帮忙下,王凌才顺利成为魏国扬州战区的司令官。

这样一来,手里掌握大批军队的王凌,肯定不会买司马懿的账。

公元251年,也就是高平陵之变过去一年多的那会儿,王凌借东吴来犯的借口,打算把淮南所有的兵力都召集起来。这会儿,他的外甥令狐愚正担当兖州刺史。两人就私底下商量起来,想要推举曹操的儿子曹彪做新皇帝,跟司马懿比试比试。

这就是淮南三次叛乱中的头一回,也就是王凌发动的那场叛变。

不过,王凌还没正式着手行动呢,这个消息就被泄露出去了。没多久,司马懿就率军赶来了,要把王凌压下去。

这会儿的王凌还没有来得及召集淮南的全部军队,手头上只有一点本部的人马,根本不够跟司马懿对抗。而且,司马懿此时还派人前来劝降,承诺只要王凌投降,就不会为难他。最终,王凌经过反复考虑利弊,还是决定了投降。

没想到,就在王凌投降没多久,司马懿一转头就背了约。最后,司马懿下令,灭了王凌和令狐愚的全家三族!连曹操那位儿子曹彪,也被赐了死。

与此同时,灭了王凌之后,司马懿对淮南地区动了大手脚,把不少重要岗位都换成了自己的人。

到这个份上,看来局势都被司马懿彻底拿在手里了,接下来淮南那边,估计也不会再出啥乱子啦。

在这般局势之中,公元251年八月,也就是王凌刚被除掉没多久,司马懿也离开了人世。等到他去世后,他的权势和位置,全部都由老大儿子司马师继承,司马师接手之后,成了魏国的最高决策者。

司马师一掌权,淮南那边的第二次叛变也悄然拉开了序幕。

司马师一掌权后,遇到的头等大事之一就是怎么应对东吴在淮南的进攻威胁。

对于司马家而言,一个完整的魏国才算得上最重要的财富,要是真在内乱的时候被东吴趁机占了便宜,那就亏大了。

要说问题嘛,之前为了整顿王凌,淮南那边的许多将领都被换了下来。这下东吴再来攻打,谁还能扛得住呀?

就在这会儿,司马师突然想起了另一位把势的名将,毌丘俭。

毌丘俭曾经和司马懿一同奋战,甚至可以说是司马懿的半个门徒。当年曹叡在位时,毌丘俭一直是曹叡的心腹红人。于是,曹叡差他去辽东讨伐公孙家。没想到那次战役,不但没把公孙家搞定,反倒让他们正式开始造反了。

在这个要紧关头,曹叡只得让司马懿去辽东。之后,正是司马懿带着毌丘俭,把公孙家彻底剿灭了。

那场战役里,司马懿几乎是亲自传授毌丘俭怎么打仗。战事一结束,毌丘俭也像闯了祸似的,火速成长为一位响当当的名将。

于是,眼下司马师为了应对东吴的攻势,就把毌丘俭搬去了淮南,让他主管淮南的军务工作。

但是,司马师在魏国的核心地带这边,也遇上了一些麻烦事儿。

那会儿,魏国的皇帝曹芳已经23岁了。面对司马师的专权,曹芳也开始打算争回属于他自己的权力。于是,之后魏国的中书令李丰、张缉、夏侯玄等人,试图策划一场政变,把权力夺回来。

可这次刚一动手,就被泄露了消息。司马师抢先一步,先把几个关键的人物给除掉了。之后,他还以太后的身份,把曹芳废掉,然后立了曹髦当皇帝。

要是说,司马家之前的掌控权还算得上是正常的权臣行为,那么一旦动手废立皇帝,就已经狠狠触碰到了不少忠于曹家的大臣们的底线。其中,淮南的镇守将军毌丘俭也在其中。

毌丘俭算得上是司马懿的半个弟子,曾经接受过司马家的教导,这点没错,但另一方面,他也是曹叡的亲信,而且忠心耿耿为曹家效力。

到了公元255年,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联手,重新在淮南起兵,响亮地宣布了反叛的号角。

这就是淮南三次造反中的第二次叛乱,也就是毌丘俭的那次起义。

不过,这次毌丘俭举出来的旗子,可不是反司马家哦,而是挺反司马师。

他的口号是,司马懿是个好人,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却是个奸臣。这次起兵的目的,是反对司马师,而不是反司马懿。

对毌丘俭的起兵,司马师后来也决定亲自领兵出征。打了几番激战之后,最后,司马师镇压了毌丘俭的叛乱,又一次掌控了淮南的局势。

不过,叛乱一平定没多久,司马师本人也突然去世了。等到司马师一走,弟弟司马昭又重新掌握了大权,成了魏国的新一任主政者。

司马昭一上台掌权,首先得忙着解决的,还是淮南那边的事儿。

这个时候的淮南,连着闹了两次反叛,司马家当然得提防着点,怕淮南那边又出乱子。

问题摆在眼前,如果连司马懿那半个学生都搞不定这个差事,敢问还能派谁去试试呢?

要是随便派个司马家的人去,大概也难保证能顶住东吴的压力。不过要换成别的将军,反倒可能又引起内乱,真是一场难料的局面。

后来,司马昭一想到诸葛诞,心里就琢磨起来。

诸葛诞和诸葛亮虽然是直系兄弟,但他同时也是司马家的亲戚,诸葛诞的女儿婿司马伷,正是司马懿的儿子,也就是说,他和司马懿可是姻亲啦!

要是换成自己家的人来淮南,这事儿应该就算稳定下来啦吧?

就这么着吧,诸葛诞被提升为征东大将军,又重新掌管起扬州战区的一部分兵权。

没想到的是,即使是司马家的亲戚,此刻也都忍不住对司马家的这些所作所为提出了异议。

更重要的是,诸葛诞清楚,眼前司马昭让他掌权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毕竟,诸葛诞原本就在淮南一带,有不小的影响力,只不过他与司马昭的关系平平淡淡。倒是之前被杀的夏侯玄等人,和他关系倒挺不错的。

为了保命,诸葛诞也在暗中谋划起兵,暗中养着一些死士。

公元257年,诸葛诞忽然发动了兵马,且在行动的同时,他还与东吴那边搭上了线。没多久,东吴也迅速派兵援助,支撑他一把。

这就是淮南三叛里的第三次背叛,也就是诸葛诞的造反。

接下来,面对诸葛诞的造反,司马昭仿效父兄,再次亲自带兵出战。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司马昭终于击退了东吴,平定了诸葛诞,也算是第三次平定了淮南的叛乱。

之后,司马昭用上了另一个心腹石苞,让他负责打理淮南。石苞对司马家特别忠心,这下淮南地区终于变得安稳,没再发生过叛乱。

这三次叛乱一被镇压,司马家就把反对他们的人一个个清除掉了,连朝里的反对势力也都被肃清干净了。

等到诸葛诞一被除掉,魏国朝廷上几乎找不到多少忠心耿耿支持曹家的大臣了。剩下的那些,大多都是司马家的拥护者。

到了这个点,司马家距离完全夺权,还差一点点就能搞定了。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
意昂体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