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6日中午,日本函馆机场的地勤人员正忙着给客机加油。
突然,一架银灰色的钢铁巨兽从云层中俯冲而下,轮胎在跑道上擦出刺耳的尖啸声。
这架苏联最先进的米格-25战机像喝醉酒的熊瞎子一样歪歪扭扭地滑行,最后一头栽进跑道旁的草坪里。
驾驶舱弹开的瞬间,一个满脸通红的苏联飞行员跳出来,掏出手枪对着天空"砰砰"就是两枪。
"都别过来!老子要投奔自由世界!"维克多·别连科扯着嗓子用蹩脚英语喊道,手里的枪管还在冒烟。这个苏联空军上尉不知道,他这一嗓子直接把冷战推向了新高潮。机场保安吓得腿肚子转筋,有个刚吃完便当的机械师差点被饭团噎死——毕竟谁见过带着战斗机来投诚的?
别连科可不是什么小角色。他驾驶的米格-25在西方情报圈里有个吓人的外号叫"狐蝠",传说这玩意儿能飞三倍音速,雷达都追不上。美国空军为对付它专门搞出了F-15"鹰",结果现在这架"空中死神"就这么瘫在日本人地盘上任人围观,跟动物园里新来的北极熊似的。
这个出生在高加索的汉子原本是苏联空军的宝贝疙瘩。1967年从航校毕业时,教官拍着他肩膀说:"你小子将来准能飞最新式的战机!"可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连续三次申请调去试飞部队都被打回,领导叼着烟卷甩给他一句:"组织需要你在现岗位发光发热。"翻译成人话就是:没门路还想往上爬?做梦!
被发配到远东楚古耶夫卡基地后,别连科算是见识了什么叫"鸟不拉屎"。那地方荒凉得连狼都得自带干粮,补给船一个月才来一趟。基地澡堂的热水器比沙皇时代的古董还老,冬天洗个澡能冻出肺炎。战友们私下都管这儿叫"西伯利亚度假村",来的不是得罪领导就是体检有点小毛病。
婚姻危机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老婆柳德米拉带着儿子回娘家那天,把结婚照摔在他脸上:"你跟你的铁棺材过去吧!"别连科蹲在机库里灌了半宿伏特加,第二天训练时差点把苏-15开进日本海。政委指着鼻子骂他:"再这么下去,你就去摩尔曼斯克扫跑道!"
转机出现在1976年夏天。别连科在基地图书馆翻到本皱巴巴的《美国之音》,上面写着美国飞行员年薪五万美刀,住着带泳池的别墅,老婆能随便买牛仔裤。他盯着杂志上金发碧眼的美军飞行员,再看看自己磨破袖口的制服,拳头攥得嘎嘣响。
叛逃计划像野草似的在他心里疯长。每次例行训练他都偷偷记下雷达盲区,在地图册上用铅笔勾画航线。9月6日那天,机械师照例问他训练科目,这哥们面不改色心不跳:"老样子,边境巡逻。"结果飞机一上天就直接关了无线电,贴着海面玩起超低空飞行,活像只偷油的老鼠。
日本自卫队派了两架F-4EJ来拦截,可云层厚得跟棉被似的,愣是没找着人。等函馆机场的塔台发现这个不速之客时,米格-25的燃油警报已经响得跟催命符似的。别连科后来回忆说,降落时看见跑道尽头有架波音727正在起飞,当时心里就剩一个念头:"要撞上可就真成国际玩笑了!"
飞机刚停稳,这老哥就忙不迭掏出小本本开始写写画画。赶来的日本警察都看傻了——见过带行李叛逃的,没见过连战斗机都打包带来的。更绝的是他居然把米格-25的雷达参数、导弹性能全默写出来,活脱脱一份"投诚大礼包"。
美国专家们拆开米格-25时集体傻眼。说好的钛合金机身其实是普通钢材,吹上天的电子设备用的还是真空管,这玩意儿在美国早被收音机淘汰了。最打脸的是所谓三倍音速——引擎全开最多撑十分钟就得报废。五角大楼的将军们气得直跳脚:"合着我们被忽悠了十几年!"
苏联那边更是鸡飞狗跳。克格勃头子安德罗波夫接到消息时,正在喝下午茶,当场把茶杯摔得粉碎。外交部硬着头皮编瞎话,说别连科是"迷航迫降",结果被记者怼得下不来台:"迷航能迷到把飞行手册都背下来?"最后莫斯科只好判他死刑了事,其实连人都没见着。
归还战机的过程活像出荒诞剧。美国人把飞机大卸八块装了三十个木箱,还"不小心"弄丢几个关键零件。苏联工程师开箱时脸都绿了:"导航系统哪去了?"日本人两手一摊:"找不着了,要不您再付点保管费?"这出戏后来成了冷战著名段子,据说勃列日涅夫听说后,把办公室的烟灰缸都砸了。
别连科在美国的日子也没想象中滋润。中情局给他起个代号叫"扬基一号",关在小黑屋里让他把苏联空军那点家底倒了个底朝天。后来虽然给了新身份,可这哥们走到哪都疑神疑鬼,连去超市买面包都带着枪。2023年他在养老院咽气时,床头柜里还藏着把上了膛的马卡洛夫手枪——这把枪跟了他四十七年,比跟原配老婆的时间都长。
有意思的是,当年被神话的米格-25如今成了航空界的笑话。有个美国退役飞行员说得挺损:"那玩意儿就是会飞的砖头,转弯半径比货运火车还大。"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别连科来这么一出,北约集团可能到现在还在为这个"纸老虎"烧钱呢。
本文旨在分享有趣的内容,无任何不良暗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