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新闻动态

二战冷战秘辛揭秘,大国间谍暗战档案,改写历史的智斗较量
发布日期:2025-07-19 01:31 点击次数:179

书友们,听我一言!我刚看完一本让我彻夜难眠的小说,每个情节都紧张刺激,角色一个个鲜活得像是你身边的朋友。它带来的阅读体验绝对不止是打发时间那么简单,而是一场深度的心灵之旅。不看这本书,真的会错过很多精彩!赶快加入我,一起沉浸在这个非凡的世界中吧!

《暗战:大国秘密战档案解密》 作者:陈小雷

解密档案I:地底的较量--黄金计划

艾伦·威尔逊·杜勒斯(1893—1969)生于美国,祖父、叔叔及哥哥都曾担任过美国国务卿。艾伦·杜勒斯191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驻维也纳和伯尔尼使馆工作,1922年成为美国国务院近东局负责人,1926年后曾为美国驻华顾问,后辞职到美国联合果品公司任职。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总统建立中央情报局,杜勒斯成为中央情报局的第二任局长,也是中央情报局历史上任职最长、影响最大的局长。

乔治·布莱克(1922—),20世纪最著名的双面间谍之一。冷战期间,布莱克为苏联提供了包括美国“黄金计划”在内的大量珍贵情报,给美英两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后身份暴露被捕,但却神奇地得以逃回苏联……美、英、联邦德国PK苏联、民主德国:二战后,战败的德国为苏美英法四国分割占领,苏联占领区成为了后来的民主德国,美英法三国占领区也就是后来的联邦德国,德国首都柏林也被一堵高墙一分为二。二战结束后,东西德国成为了冷战期间苏美两大集团对峙的最前沿,柏林则是两大集团情报战最激烈的地方。

1949年,英国情报部门实施了“白银计划”,挖了一条通向苏联驻奥地利军队司令部的地下隧道,以便进行窃听,结果获得很大成功。美国情报部门受其启发,制定了类似的“黄金计划”,但并未立即实施。1953年,杜勒斯出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他对“黄金计划”非常感兴趣,于是大力推动该计划的执行。1955年2月,“黄金计划”正式启动,但没多久苏联情报部门便有所察觉,于是命令己方间谍进行调查,最终潜伏在英国的双面间谍布莱克得到了有关“黄金计划”的情报……

白银计划 黄金计划 柏林隧道 回波效应 中情局

1.白银计划的巨大成功

二战期间,被纳粹德国吞并的奥地利参与了轴心国的对外侵略战争,因此,战后奥地利被英、美、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长达10年之久,直到1955年才恢复国家主权。冷战时期,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成为东、西方阵营间谍们的汇聚之所,活跃在维也纳的各国间谍人数最多时竟达2万余人,因此得名“欧洲谍都”。

1949年,英国军情六处展开了一项针对苏联驻奥利地占领军司令部的窃听计划,这个行动被命名为“白银计划”。当时苏军司令部设在维也纳帝国饭店,为了窃取情报,英国军情六处在维也纳郊区买了一栋别墅,从这栋别墅地下挖了一条地道,在帝国饭店的地下通信电缆上接了一条支线。工程完成后,军情六处的情报人员只要坐在地下室里,用录音机将苏军司令部打入、打出的电话录下来,就可以轻松地获得大量苏军的绝密情报了。

195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参与了这项计划,中情局的电讯专家仔细研究了维也纳地下设施的工程图以及市政设施的建设资料,将这些工程图纸上标注的通信电缆位置拼凑成一份完整的维也纳至莫斯科通信系统网络图。这张电缆网络图绘制完成后,英美两国情报部门决定扩大“白银计划”,建立多条窃听线路,几乎可以监听苏联驻维也纳各个机构与莫斯科之间的全部通讯。

“白银计划”不仅使英美两国对奥地利苏联占领区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还获得了许多其他方面的重要情报。例如在1948年前后,苏联想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全面控制南斯拉夫,遭到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的坚决抵制,两国关系趋向破裂,第二年,在苏联授意下,南斯拉夫被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二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建立的交流情报和协调行动的组织)开除。当时南斯拉夫的领导人铁托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西方阵营中,有不少人认为他与斯大林的决裂是演给西方国家的一场戏,但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系列针对南斯拉夫的政策调整又令他们将信将疑。最终,英美两国通过“白银计划”所构建的地下监听网获得的情报证实,铁托真和斯大林分道扬镳了,而且苏联方面担心过分刺激南斯拉夫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因此短期内不会向巴尔干半岛扩展势力。这一情报对于美国制定全球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方面开始尝试接触南斯拉夫,以此作为挤压苏联在欧洲势力范围的切入点,并放开手脚,将大量驻扎在欧洲的军队调往朝鲜战场。

鉴于“白银计划”的巨大收获,美国中央情报局决定在美苏对峙的柏林实施“黄金计划”。

2.及时而来的“回波效应”

很快,美国中央情报局开始研究在美苏对峙的另一焦点城市柏林进行一个类似的行动——“黄金计划”,并联系英国军情五处,希望他们也加入进来。英国的情报部门在这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们很快就查清了苏联与东欧各国的通讯中心在东柏林的具体位置,他们提议隧道可以穿过勃兰登堡门,再向东延伸至东柏林,这条路线隐蔽性极高,监听效果也会很好。这个窃听计划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非常复杂,需要解决工程、地质、电学等许多专业技术上的难题,同时还要防止被苏联人发现。“黄金计划”从1949年开始设计,整整用了5年才完成全部的实施方案。

1953年,艾伦·杜勒斯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第二任局长,对中央情报局进行了一番大的变革,解雇冗员、录用专家,中央情报局在他手中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独立机构。间谍出身的杜勒斯对“黄金计划”非常感兴趣,于是召集专家对这个行动方案进行评估。在会议中,曾参与过“白银计划”的电讯专家卡尔·纳尔森公布了他令人激动的发现,这项最新发现使得“黄金计划”的“含金量”更高了。卡尔·纳尔森在研究中发现,电话在通话的过程中,真实的声音受到干扰(加密)后的一瞬间仍然会留在电话线上,他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回波效应”。这些加密的电讯信号回波可以通过特殊手段收集,经过技术处理就可以还原成清晰的通话内容。

这一研究成果对于“黄金计划”的实施效果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而且在短期内苏联是绝不可能在这一方面获得技术突破的,这也就意味着“黄金计划”能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情报。为了保密,杜勒斯下令,有关“回波效应”的技术成果对英国的情报机构也不能透露。

1954年,在杜勒斯的大力推动下,这项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最秘密、最艰巨的窃听工程正式开始了。

3.困难重重的“柏林隧道”工程

在“黄金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最令人头痛的环节就是确定苏联军方通信电缆的具体延伸路线,为了确定直径只有5厘米的电缆线的准确位置,中央情报局绞尽脑汁,使尽了浑身解数。起初,他们派人假装在东西柏林的交界处打棒球,并故意将球打到东柏林境内,希望以捡球为借口查看电缆位置,但每次民主德国的执勤士兵都会把他们的球抛回来。多次失败后,中情局铤而走险,冒着整个计划被发现的风险,派了两名特工化装成去民主德国执行任务的美军士兵,在指定地点假装汽车抛锚,趁修车的机会将两个小型无线电发射装置埋入事先选定的位置,用来确定电缆的精确位置。

找到电缆的准确位置后,经过技术人员的测算,中情局需要挖一条长约2.5公里的隧道,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东柏林境内地下。为了迷惑苏联人和民主德国的巡逻兵,中央情报局在距东西柏林交界处100多米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半地下的大仓库,并放出风声说将要在这里建立一个监视东柏林机场情况的雷达站。在当时的冷战气氛下,像这样在交界处建立雷达站的行动再平常不过了,除非能够破译加密系统,不然这样的雷达站根本不会有任何作用,因此民主德国方面毫不理会。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1954年8月,艰巨的隧道工程开始了。根据原计划,这条隧道顶部至少要距离地表4米,因为隧道会经过非常繁忙的路段,离地表太近一则容易塌陷,二则可能会对监听工作造成干扰。在挖掘的过程中,为了不被巡逻队发现,不能使用任何重型机械,甚至要尽量避免发出声音。参与计划的美国工兵像老鼠打洞一般,用工兵铲一铲一铲小心翼翼地向前挖,每天只能前进一两米。挖了不久,他们就不慎挖穿了隔水带,结果地下水几乎让整个工程瘫痪,好不容易解决了防水问题之后,他们又必须经过一个奇臭无比的化粪池排放区,工兵们只好戴着防毒面具,穿着防水服在令人作呕的粪池里继续工作。

经过了近8个月的奋战后,秘密隧道终于在1955年2月25日竣工,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柏林隧道”。

4.中央情报局中最忙碌的部门

建成的柏林隧道总长2.5公里,高2米,四壁上镶嵌着厚铁板,铁板表面还贴有隔音材料。隧道内部安装有调节温度和湿度的空调设备以及排出地下水的水泵,以保证监听设备随时都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隧道的主体是窃听室,里面设有一个交换台和432个扩音器,这些扩音器和苏联驻军司令部的那条电缆中的电话线路一一对应。窃听用的电缆通过一条陡直的甬道和两重结实的铁门后,搭在苏军司令部的电缆上。为了防止地下水的腐蚀,电缆用厚厚的铅皮包裹着,外面还有一层木头隔板。苏军司令部的这条通讯电缆共有一路有线电报线和4路电话线,通讯量之大远远超出了中情局的想象,这些电报和电话的内容被详细地记录了下来,经过扩音器扩大后,传送到隧道另一头的仓库中,由设在那里的600台录音设备记录下来,平均每天需要使用800盘录音磁带和4000米长的打字纸带。这个大仓库几乎可以算的上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最为繁忙的部门,机房中工作人员的汗水和录音机散发出的热量使录音室内的潮气大增,墙壁上时常挂满水珠,他们甚至有时不得不因此中断工作,用空调设备来排除室内的水汽。

中央情报局总部一周一次用专机将这些录音和电报资料运回华盛顿,经过整理翻译后,供情报分析人员研究。50名精通俄语和德语的翻译人员挤在一间只有25平米的密室内对这些情报进行翻译。为了防止被窃听,这栋房子周围用钢板裹得严严实实,也没有窗户,远看就像一台织袜机,因此中情局的工作人员都将这里叫做“袜厂”。

5.艰辛之后是收获

“袜厂”中的翻译人员被反复告知,不得询问材料的来源,更不能向任何人谈起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他们的工作量非常大,文件在他们身边堆积如山,每隔两周才休息一次。即使如此,翻译的进度还是赶不上新材料送来的速度,直到后来“黄金计划”被苏联发现,被迫中断后,积压下来的资料还花了27个月才全部翻译完成。

“黄金计划”获得的情报非常庞杂,但价值重大。例如,中央情报局通过监听发现,苏联一直夸大在民主德国的驻军实力;而另一条情报显示,民主德国境内的铁路一直处于严重缺乏维护的状态,中情局的分析人员认为,这些情报说明,苏联自民主德国向欧洲发起军事进攻的可能性非常小。另外,从另一条线路窃听到,苏联正在民主德国秘密修建特殊武器库,据此推断苏联有可能要在民主德国部署原子弹。这让中央情报局大喜过望,认为自己几年的辛苦终于得到了回报。对诸如此类的情报进行综合分析之后,美国逐渐摸清了苏联的战略目标,对于制定全球战略产生极大的影响,中情局在多年的辛苦之后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黄金计划”为美国人带来了远比黄金贵重的情报,柏林隧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保护这条堪比金矿的隧道,中情局想尽办法掩饰它的存在,但仍然时常出现惊险的情况。

有一次,窃听室内设备散发出的热量导致地面上的冰层融化,所幸遇到再次降雪,没有引起苏联人的怀疑。还有一次,一匹马从窃听室上方走过,马蹄发出的异样响声传入窃听室,仿佛有人在敲击地面,通过回声寻找地下的空洞,吓得身处隧道中的情报人员一阵忙乱。在一个雾天清晨,窃听室上方又连续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人们又是一阵惊慌。由于大雾弥漫,设在西柏林的瞭望站也无法确定发生了什么事。直到太阳升起,雾气散去,美国人才松了一口气。原来民主德国警察的一个临时检查站正好设在了窃听室的上面,敲击声是执勤的警察跺脚取暖时发出的。

6.隧道曝光

中央情报局的小心谨慎并非没有道理,1956年2月中旬,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如此重大的事件“柏林隧道”却没有收到任何相关情报。因此,中央情报局怀疑“柏林隧道”已经暴露了。

事实上,早在“柏林隧道”尚未竣工之时,苏联人就已经通过间谍乔治·布莱克获悉了“黄金计划”的部分情况。乔治·布莱克是荷兰人,二战期间加入英国海军,因为他精通荷兰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国语言,因此被英国的情报部门吸纳为间谍。

1949年,远东局势突变,英国情报部门决定加强在远东的情报收集工作,布莱克以外交官的身份被派到韩国首都汉城(现称“首尔”)进行情报工作,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布莱克和所有英国使馆人员都成了朝鲜人民军的俘虏。在战俘营中,布莱克开始信仰共产主义,并被苏联克格勃策反,成为了一名双面间谍。回到英国后,布莱克依旧受到重用,被分配到军情六处克伦威尔街分部工作,专门负责窃听和秘密拆封外交邮袋。

1955年春,布莱克被派往当时东西阵营谍战最激烈的柏林,担任英国秘密情报局驻柏林工作站的技术行动部副主任,专门负责搜集驻德苏军的情报,并在苏联军官中物色可能策反的对象。为了让他能和苏联的情报人员接上头,秘密情报局允许他向苏联人提供一些价值不高的情报,布莱克借此之便向苏联方面传递了大量英美等国的绝密情报。

破坏“黄金行动”计划并不是布莱克作为双面间谍的最大成就,他向克格勃提供了近400名西方国家潜伏在东欧的间谍名单,以及英国间谍网的详细资料,让西方人苦心经营的间谍网络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根据布莱克提供的有关情报,克格勃逐渐弄清了整个“黄金计划”的内容,但为了保护安插在英美等国重要机构中的己方间谍,苏联并没有立即阻止美国人的行动,而是将计就计,利用“柏林隧道”传递了许多假情报来干扰中央情报局的视线。不过,苏联还是低估了美国的技术力量,“回波效应”的研究成果也使他们失去了一些重要情报。

“柏林隧道”正式运作的第二年,也就是1956年,苏联方面认为等待的时间已经足够他们的王牌间谍摆脱泄密嫌疑了,于是他们设计了一个能够令美国颜面扫地的“偶然”事件。

7.酝酿已久的“偶然”事件

1956年4月初,苏联情报部门派出一小队通讯兵对地下通讯电缆进行例行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他们“无意”中发现了一条包着厚厚的铅皮的奇怪电缆,这条电缆通向一条坡度很高的隧道,隧道尽头又连着另一条水平的隧道。通讯兵们一直走到隧道的尽头,那里装着一扇用德文和俄文写着“严禁入内——奉总司令命令”字样的大门。士兵们很快明白了,这是美国人故弄玄虚的把戏,便迅速用炸药炸开了大门。

当时在隧道中工作的3名美国情报人员发现门外的异常情况后,便快速行动,破坏设备、销毁文件等,但时间显然太仓促了,绝大部分的设备和文件都没有来得及销毁,他们便不得不撤退。

起初,中央情报局并没有过分惊慌,他们认为苏联人不会将此事大肆张扬,因为对手在自己的脚底下挖了一条长长的隧道自己却一无所知,显然不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而且“黄金计划”当然不会只有一条隧道。

出乎中央情报局的预料,时隔不久,东柏林的报纸、广播就对“柏林隧道”事件进行了大量全面而详细的报道,一时间世界舆论哗然。苏联政府公开用最严厉的措辞向美国政府表示抗议,并指名道姓地指责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和政府高层参与了“柏林隧道”事件。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其他一些中立国家都对美国情报部门的这一行动表示谴责或遗憾,认为这种窃听行为是对民主德国政府主权的侵犯。

更绝的是,苏联情报部门将发现的这条隧道作为旅游景点向公众开放,并安排导游将缴获的窃听设备对游客进行详细讲解,据说在开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有多达4万人参观了这条隧道。这一下搞得美国政府十分尴尬,百口莫辩了。

但是西方媒体却不肯放过这么好的新闻素材,在事情被披露后,5月1日《华盛顿邮报》以《爱的隧道》对中央情报局的“黄金计划”大加赞扬,称赞此举是美国特工们“聪明才智”的展现。5月7日,《时代》周刊以《充满奇迹的隧道》也进行了报道。中央情报局对此当然是欣然接受,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仅获得了荣耀,而且也获得了实惠——在苏联的大肆搜查后,仍然有几条隧道安然无恙,继续发挥着作用,一直使用到柏林墙被推倒的那一刻……

1.美国“黄金计划”解密材料;

2.《华盛顿邮报》中《爱的隧道》部分史实资料;《时代》周刊《充满奇迹的隧道》部分史实资料。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
意昂体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