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这场事儿就像投进了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广泛。三年多的战争,不单单改变了地缘政治的格局,还在暗中重新画出了全球经济的轮廓。有说法是这场战事“让三个国家变得富裕了,也让三个国家变得更穷了”,那么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咱们中国,算不算其中一员呢?这个答案,也许会让不少人觉得意外。
战争中的“赢家”:谁在趁势而起?
说到“致富阵营”,第一站得提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出口国,美国的军工业在这场冲突中赚得盆满钵满。雷神、洛克希德·马丁这帮大公司股价频频创新高,仅2023年美国对外军售总额就突破了2380亿美元,尤其是对欧洲盟友的武器出口增长得很快。更别提,美国的液化天然气(LNG)也成功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取代俄罗斯成为欧盟最大的天然气供应源,能源行业的利润也是跟着飙涨得飞起。
第二个大赚一笔的国家得算印度了。这个南亚国家走得挺巧的,搞起了“中间路线”。一边大量低价进口俄罗斯的原油(到2023年,俄罗斯已经变成印度最大的石油供货商),经过炼制后再卖到欧洲,还赚了不少差价;另一方面,还接了不少原本属于中国的制造业订单,成为跨国公司多元化布局的一个新宠。
第三个走运的“赢家”得算土耳其了。凭着它特殊的北约成员身份和与俄罗斯的特别关系,土耳其不仅变成了重要的调节者,还成为俄罗斯商品进入欧洲的关键桥梁。尽管土耳其里的拉还是挺疲软,但到2023年,对俄出口增加了45%,物流、贸易和旅游业都得到了不少好处。
战争中的“失意者”:谁在承受代价?
此外,战争让一些经济体也陷入了难题。最直接受伤的,当然是乌克兰。除了人员伤亡惨重,基础设施也被摧毁得差不多了,2022年GDP一下子掉了29.1%,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口都跑了,战后重建的费用估计得好几千亿美元。
第二个要说的是俄罗斯自己。虽然靠着能源出口和“战争经济”的运作也算是坚持了下来,可西方的制裁影响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除的。到2023年,GDP虽然有点儿增加,但通货膨胀还是挺严重,卢布贬值超过20%,技术进口受限让产业升级变得相当困难,人才外流的问题也很棘手,难以弥补那些损失。
第三个“打穷”的,可不只是哪个国家,而是整个欧洲联盟。欧盟不得不甩掉对俄便宜能源的依赖,结果能源价格一路高涨,通货膨胀更加严重,企业的竞争力也受到了不小影响。说到德国,作为欧洲工业的心脏,2023年居然变成了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国家,那些能源消耗大的产业,受冲击可想而知,特别厉害。
至于咱们中国呢,客观数据显示,它既不属于“打富”的前三名,也还没陷入“打穷”的难题,而是走出了一条很特别的路子。
一边说到,中国没从战争中直接发财,没有像美国那样大规模出口军火,也没有像印度那样大量倒卖能源赚钱。相反,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反倒遭遇了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和供应链混乱的冲击。2022到2023年这段时间,进口能源成本的高涨,压缩了不少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
但另一方面,中国显示出了不一般的经济韧劲。靠着稳扎稳打的中立外交政策,中国保持了和俄乌两个方面的正常贸易联系。
到2023年,中俄之间的贸易总额超过了240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了26.3%。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的油气和农产品,不仅缓解了国内的能源紧张,还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与此同时,中国对欧盟的电动汽车和光伏产品出口也有所增加,填补了一部分欧洲市场的空缺。
更值得一提的是,依靠完整产业链的优势,中国变成了全球通胀的“稳定器”。当美欧遭遇物价暴涨时,那些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为世界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品,有效缓解了价格的波动。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的数据,2023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0%以上,依然是全球经济保持稳定的关键力量。
俄乌冲突毫无疑问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悲剧。对咱们中国来说,目标可不是为了短期在地缘纷争中捞点好处,而是要确保国家发展的环境稳得住,扛起全球经济“压舱石”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