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电池厂将企业重心切换到全固态电池,改变了半固态做重点技术共识,对应的,选择了硫化物或混全路线,以下是针对全球主流电池厂商在全固态电池(硫化物及混合路线)领域的技术转向、量产进展、产能布局及代表性上市公司的综合分析,数据更新至2025年7月
一、技术路线转型:从半固态到全固态的产业共识
过去两年,头部电池厂的技术重心已从半固态过渡至全固态电池,其中硫化物电解质路线成为主流选择(占比超60%)。这一转变源于:
能量密度突破:硫化物路线实验室能量密度达400–500Wh/kg(液态电池上限为350Wh/kg;
成本下降预期:比亚迪提出“固液同价”理论,预测规模化后硫化物全固态成本可接近液态三元锂;
政策驱动:中国工信部设立60亿元全固态专项研发基金,宁德时代获20亿元支持。
二、2025年大厂重要技术进展与突破
1. 硫化物路线领军企业
宁德时代(300750.SZ)
技术进展: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建成全球首条专用产线(福建宁德);
量产规划:2027年小批量生产,配套理想MEGA车型(续航1080km);
合作生态:与奔驰、宝马联合测试,配套民用电动飞机项目。
比亚迪(002594.SZ)
技术进展:开发硫化物复合电解质+高镍三元/硅基负极体系,电芯能量密度400Wh/kg;
量产规划:2027年示范装车(约1000台),2030年大规模量产;西安30GWh基地2026年建成。
国轩高科(002074.SZ)
技术突破:“金石”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50Wh/kg,通过200℃热箱测试,界面阻抗降至10Ω·cm以下;
产业化:全球首条0.2GWh中试线贯通(良率90%),2027年小批量生产。
2. 混合路线创新者
孚能科技(688567.SH)
技术路线: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能量密度400–500Wh/kg;
进展: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计划2025年底小批量交付。
清陶能源(未上市)
技术特色:氧化物半固态→硫化物全固态过渡,第一代半固态电池(368Wh/kg)搭载智己L6;
产能:总规划65GWh(上汽合资工厂),2026年量产全固态。
三、已建成生产线的企业及产能布局
四、布局全面的领先上市公司分析
宁德时代(300750.SZ)
核心优势:硫化物+凝聚态双路线并行,能量密度全球领先(500Wh/kg),设备国产化率100%;
市场地位:占固态电池专利布局35%,获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最大。
比亚迪(002594.SZ)
创新点:“刀片固态电池”体积能量密度600Wh/L,较传统提升40%;
成本控制:西安基地目标百万辆级配套,规模化降本能力突出。
国轩高科(002074.SZ)
技术壁垒:原位固化工艺解决界面阻抗问题,获大众MEB平台认证;
全球化布局:海外基地覆盖欧洲/非洲市场,绑定大众持股26.47%。
赣锋锂业(002460.SZ)
材料端优势:全球最大锂资源商,打通“锂矿-电解质-电芯”全链路;
第三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20Wh/kg,通过200热箱测试。
孚能科技(688567.SH)
快充突破:第三代硫化物电池支持10分钟快充,续航1000km;
工艺创新:“干法电极+纳米涂层”降低界面阻抗80%。
投资提示:短期关注中试线落地进度快(国轩高科、宁德时代)、材料端突破(上海洗霸、三祥新材)的企业;中长期布局全链路整合能力强的龙头(宁德时代、比亚迪)。
当前固态电池产业已从“实验室论证”迈入“工程化验证”阶段,2025–2027年将是技术定型与产能爬坡的关键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