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说了,伊朗那点事还能多搞点花样?在青岛这个“合组织”峰会现场,伊朗国防部长纳西尔扎德一开口,直接打出了“感谢中国”的牌,但紧接着还扬言要“希望中伊合作更上一层楼”。你别忽视,这背后可是藏着硬核的断言,也是个信号弹。
我查资料看,去年中伊贸易总额才刚突破200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就飙到280亿美元了,比去年同期猛涨了四成。你知道这个数字多吓人?更哆嗦的是,70%的交易都用人民币结算。这不是临时凑个热闹,这是全球美元体系逐步被蚕食的节奏。
为什么伊朗会这么玩?其实很简单。自从美国伊朗制裁开始,美元在伊朗的用处变得越来越有限。数据显示,现在伊朗的石油出口渠道一方面在想办法规避美元制裁,另一方面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逐渐成为“第二主流”。去年,我看报告指出,伊朗的石油出口中,人民币支付的比例逐步提高,去年大概有25%左右,今年这个数字可能已经逼近三成。美联储的美元霸权逐步受到冲击,SWIFT系统也不能全线封杀这些“另类路径”。
而且,美元的国际支付体系,某种程度上就靠美国的控制意志,但现在拜登一直在试图防止美元被“去美元化”,但观察家说,像伊朗这类国家已经在用人民币和俄 bullion(白银)等替代手段绕开美元了。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中伊之间的非美元交易比例调整明显,尤其是在能源交易里面,人民币成为“主角”。这让我觉得,日后中东和中东以伊朗为核心的能源输出,明显会越来越多用人民币结算。
而且,伊朗在被各种制裁困住后,“自救”成了硬指标。它们想的很明白,想做点“自给自足”的事,也不只是卖油那么简单,更是要把自己从美元体系的夹缝里逐出,建立自己的支付壁垒,哪怕成本再高点,也不想再双重受制。
你说这背后有什么改变?其实很明显,从外部压力的角度看,全球货币体系在变,从美元的绝对核心逐渐变成多元化格局。譬如路透社去年报道,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从2021年的59%降到2022年的55%,这个趋势还在持续。
可是问题来了,除了伊朗,像俄罗斯、委内瑞拉、朝鲜这些经济体也都在试图“脱钩”美元。那么到底,美元的全球霸权还能撑多久?美国明明还试图稳住局面,比如强化对SWIFT和某些支付系统的诟病,但实际上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个网一旦被突破,再牛的军事力量也挡不住东西方货币体系真正的分裂。
你看,伊朗的“青岛发声”背后,毫不掩饰是不愿再做被美元绑架的那只“羔羊”。他们在用人民币做文章,用能源换汇的概率越来越高,而这,正是很多国家关闭美元“后门”的一种隐喻——未来只要美元不能“封死”那些空子,就越发像个弹药库。
所以我说,问题不在于中伊合作是否能更上一层楼,关键在于美国的美元霸权,还能维持多久?这一路走来,美元自己在“伪装”自己,结果只让自己越来越孤立。今晚一翻资料,发现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还是在变大,今年5月已经逼近9万亿美元的高点。你说,美元还能坚持多久?这答案,是谁都不敢打的赌。
但我偏要问,这一局到底谁真在赢?或者说,谁在逐步失去主导话语权?伊朗的动作告诉你:谁都不能再指望美元还能像以前那样扛着天。可要真到下一步,全球货币战要炸开锅,咱们普通人还得能理解个啥,不就那么点钱,变得越发脆弱了么。
一想到这些,我就觉得挺讽刺。美元要碎,全球再也不靠“感觉安全”的美元体系撑着,它能稳定多久?我真觉得,这就是个“谁赢谁输”的游戏,谁都没办法逃脱。谁输谁赢,看起来,似乎早就已经写好剧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