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那场仗上,蒋介石不仅丢了心腹张灵甫,还失去了他“五大主力”中头牌的整编七十四师,这场战役对解放战争的推进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孟良崮战役里整编七十四师其实没到无路可走的地步,他们被全歼的时候,其实还有不少机会能突围逃脱。
其实这场败仗,关键是栽在汤恩伯的没能耐、陈诚的死脑筋、张灵甫的狂妄自大还有李天霞的小心眼上,不过要是换了别人来指挥这场战役,结局说不定就不会这么糟了,那个人就是王耀武……
孟良崮败因
整编七十四师为啥会输?仔细琢磨琢磨,原因其实挺简单的,谁叫张灵甫那家伙赢多了就开始飘了。
他短短几年时间,就从团长蹿升到旅长、师长,甚至升到中将军长,碰上日军,他屡屡打赢,这股底气才让他后来敢大胆儿冲孟良崮。
他想搞个“中心开花”,誓要为国民党军再造奇迹,偏偏小看了咱们部队,轻视对手,落个不冤的下场。
张灵甫同样忠心耿耿,也琢磨过,虽然他的部队配备得挺豪华——有飞机、坦克、大炮,算是机械化军队,可坦克一到山地里反倒成了负担,根本派不上啥用场。
所以他建议把部队安排在更适合整编七十四师的平原地带,可陈诚和汤恩伯的指令摆明了,就是要他去送死,他也真就硬着头皮上了。
他既有自信,也是真的不怕死,老早就说过:“我们是重装部队,平原作战才能把炮火威力展现出来,可现在非得让我进山,这不就是拉着水牛上石头山,明摆着跟我作对嘛,既然铁了心让我去送命,那我就偏偏死给他们瞧瞧!”
虽然他真不怕死,却也毁了国军最强悍的一支队伍。你说他是在服从命令,可对他所效忠的党国来说,这种做法也算不上负责任了。
张灵甫同样是不把人放在眼里的,他带着部队在孟良崮死死守了差不多三天,战前的打算也算是落到了实处,可周围可不是没有援军。
可友军足足拖了三天就是没冒头,83师师长李天霞干得敷衍得很,本该照规矩派个旅过去护着74师右边,他却偏偏只派了个连。
用一连人马假扮一旅的名字,明摆着就是糊弄那个眼看着必死无疑的张灵甫,可他到底是图啥呢?
李天霞当年当74军军长的时候,经常被张灵甫给欺负,俩人旧账多着呢,李天霞干脆眼睁睁看着张灵甫送命。
战后汤恩伯被撤职,黄百韬虽撤职但仍留任,李天霞进了军事法庭,结果都挺糟糕,关键就是他们之间勾心斗角,正是国民党没救的症结所在。
不过这套暗算手段,可不一定天天都上演,蒋介石战前还发话:“一切都得靠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作战,为党国大业拼命奉献,那才算是真正的荣耀!”
蒋介石没法让李天霞和张灵甫拧成一股绳,汤恩伯更别说了,可这并不代表没人能搞定,像王耀武,他就有这本事。
历史的一种可能
王耀武当过74军军长,那支队伍后来改编成了整编七十四师,也就是说那可是他自己的老队伍,张灵甫和李天霞都曾在他手下干过活。
王耀武对自家这支部队的长处短板那是清清楚楚,啥能顶住火,啥地方容易出纰漏,他都摸得一清二楚。部里头的人际关系,更是了如指掌。要是他来指挥,估计根本不会把张灵甫和李天霞安排搁一块。
即使真是他下的命令,李天霞也绝对不敢怀疑一丁点儿,王耀武要他派一个旅的兵力,那李天霞铁了心也不会只派个连队。
就算是应付了事,他也得弄个加强团,要不干脆整一个旅,这样一来,74师就算再遭重创,也不容易被分割围困。
王耀武可不是汤恩伯,他早在74师被围之前,就肯定会下令部队撤退。莱芜战役时,他也不止一次这么操作过。
那会儿陈诚乱下命令,非叫73军和46军去送死。可王耀武硬是在陈诚那些乱七八糟的指令面前顶了回来,死死把部队撤了出来,硬生生多次救了这两个军。
王耀武之所以能干脆利落,归根结底是当年局势太乱,他又没和韩练成较过劲。谁能猜到我党里居然藏着这么个卧底,于是才冒出了“五万头猪”的段子。
孟良崮那边的情况,比莱芜还算不错,毕竟没人像韩练成搅局。孟良崮地盘里的国军,全都是蒋介石的忠心耿耿啊。
说到那会儿的情况,王耀武肯定得顶着陈诚的压力,把74师撤走,这跟王耀武的性格有关系,他其实是信奉存在主义的,根本不会搞啥“杀身成仁”。
你瞅瞅莱芜那边,能明显看出来这点,再看看济南,情况也差不多。
当年74师快要全军覆没时,张灵甫给王耀武打电话,说战斗形势已经扭转不了了,他准备壮烈牺牲,盼着来世还能再见老长官一面。
王耀武那会儿也当场哭了,自己亲手带大的部队,那些和自己结过生死交情的兄弟伙,一瞬间全没了,真是灰飞烟灭。
这事对王耀武打击肯定不小,后来济南城快要陷落时,他马上让部下换了军装跑路,还一再叮嘱大家:“这次可不像抗战,没必要拼个玉石俱焚。”
他心里就盼着,多些老伙计能活着挺过去。到了现在,连大陆那边的资料也基本认了,王耀武在内战一打起来之前,根本就没想过要上战场,搞内战。
可他被蒋介石逼着上阵,没得选,所以干劲儿可比不上陈诚、胡宗南、汤恩伯那些人。
最后说句实在的,王耀武硬气得很,敢顶着陈诚和国防部的压力。要真是他在孟良崮指挥,恐怕根本就不会让74师上那个地方,那接下来发生的事儿,也就不会有了。
说到底,连张灵甫都一眼看穿、不情愿接受的事,王耀武难道会看不清吗?
他那本事比张灵甫不差分毫,张灵甫那股傲气儿,王耀武一点没,心眼儿冷静得很,眼睛巴巴盯着孟良崮,也没让张灵甫白白送命。
历史讲不出如果,孟良崮之前,王耀武就奔济南去了,结果最后被吴化文给坑得一干二净。
比起杜聿明,王耀武活络点。新中国成立后,他还有机会再碰上吴化文,跟他聊了句心里话,也算是透露了自己的想法。
他说:“你又晓得我这个人咋样,当初你起义,咋不拉上我一块儿呢?”
吴化文遇上这事,哑口无言。毕竟他们之间有交情,他自然觉得对不起王耀武。可换个外人眼光来看,倒没啥理由去责怪吴化文。
没错!为啥你起义非得别人带路呢?你才是主官啊!陈明仁和傅作义能搞定的事,王耀武难道就没这本事?说白了,就是抱着点侥幸心理罢了,结局也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