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产品展示

克林顿晚年两大后悔事:中国入世贸和乌克兰去核?
发布日期:2025-08-18 22:35 点击次数:81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自己任期内最后悔的两件事。说实话,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还真让人有点意外。一个是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另一个是劝乌克兰放弃核武器。你想想看,这两件事在当时都被认为是外交胜利,现在怎么就成了他的心病呢?

咱们先说说中国入世贸这档子事。

1986年那会儿,中国就开始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的地位了。不过这事儿一拖就是十几年,卡在知识产权、市场开放这些问题上,谈来谈去就是谈不拢。直到1997年,克林顿政府搞了个“接触政策”,这才让中美之间的谈判走上了正轨。

最关键的时刻是1999年11月,美国贸易代表团跑到北京,整整谈了六天六夜。那时候双方都挺有诚意,中国承诺把关税降到9%,还要开放电信和金融市场。美国这边呢,答应给技术援助和投资。就这样,大家握手言和了。

2000年5月,克林顿签署了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国会也通过了。到了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克林顿当时想得挺美,觉得这么一来,就能把中国拉进西方主导的全球体系里,避免对抗,还能用中国的力量来稳住美国的主导地位。

可现实跟理想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中国入世贸之后,发展速度快得让人咋舌。出口额从2001年的2660亿美金,一路飙升到2021年的3.36万亿。全球经济占比也从4%蹿到了18%,世界排名从第六位直接跳到第二位。这发展速度,连克林顿自己都没想到。

更要命的是,中国制造业凭着劳动力成本优势,把中低端市场占得死死的。美国不少工厂关门大吉,工人失业。贸易逆差从2001年的830亿涨到了2018年的4190亿,这数字看着就让人头疼。

有些美国政客开始说克林顿的接触政策失败了,因为现在世贸组织越来越多边化,中国不光是参与者,还成了规则制定者,美国的话语权反而弱了。克林顿自己在后来的访谈中也承认,这个决定确实蠢,因为他没想到中国不会按美国的预期走,既没有政治自由化,反而经济上越来越强势,开始挑战美国的地位。

再说说乌克兰去核这事儿。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一下子继承了1900枚核弹头和176枚洲际导弹,摇身一变成了世界第三大核国家。按照明斯克协议,乌克兰得在世纪末把这些家伙事儿全部销毁。

克林顿上台后就急了,生怕核武器扩散。1993年,美国开始施压,中止对话,推迟援助,同时又许诺给1.7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和领土安全保障。这招胡萝卜加大棒还真管用。

1994年1月,美俄乌三方签署了声明,乌克兰同意把核弹头移交给俄罗斯销毁。同年12月,在布达佩斯,美英俄乌四国签署了备忘录,美英俄三国承诺尊重乌克兰主权,不用武力威胁,还承诺在乌克兰遭受核威胁时提供援助。

克林顿当时觉得这下稳了,全球核扩散的风险降低了。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份协议后来成了一张废纸。

2023年4月,克林顿在接受RTE访谈时说,如果乌克兰当初保留了核武器,普京根本不敢动手。他承认自己知道普京不支持叶利钦签署的那些协议,但当时乌克兰担心失去核武器后就没有保护了,这种担心确实是对的。克林顿说自己有责任,因为那些安全保障最终成了空话。

事实确实如此。2014年俄罗斯占领了克里米亚,2022年又全面入侵乌克兰。美英两国除了提供武器和实施制裁,并没有直接出兵。乌克兰人现在肯定在想,当初用核武器换安全保障,到底值不值?

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看,你会发现克林顿的决策都有一个共同点:过于理想化了。他的出发点是90年代后冷战时期的乐观主义思维,想通过各种协议和制度安排来稳定世界格局,可惜忽略了长远风险。

中国入世贸让全球贸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的制造业就业岗位从2001年的1700万降到了2019年的1280万,部分原因就是中国竞争的冲击。在世贸组织的规则下,中国从最初的遵守者变成了参与者,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亚投行,在多边贸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像特朗普这样的政客开始搞贸易战,加征关税,觉得克林顿当年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不过话说回来,这也不全是克林顿的错。中国的发展势头本来就很强,世贸组织只是加速器而已。

乌克兰那边的情况就更复杂了。2014年2月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3月搞了个公投并入俄罗斯,虽然乌克兰不承认。4月顿巴斯地区爆发冲突,武装分子和政府军打得不可开交,俄罗斯在背后支持,导致上万人死亡。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大举入侵乌克兰,坦克、导弹一起上,乌克兰虽然抵抗,但美欧只是援助武器,并没有派兵。布达佩斯备忘录成了纸上谈兵,乌克兰官员经常提起这事儿来请求援助。克林顿在2023年说,普京违反协议先拿下克里米亚,让他觉得很糟糕。

说到底,克林顿的这两大遗憾反映了一个问题:领导者在做决策时面临的复杂性。推动中国入世贸,本来想整合全球经济,结果加速了权力转移。说服乌克兰放弃核武器,想防止核扩散,结果让弱国失去了保障。

历史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今天的决定会在明天带来什么后果。克林顿晚年承认这些决策的问题,显示了他的自省能力,也让人思考:如果当年不这么做,世界会不会不一样?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乌克兰保留了核武器,俄罗斯可能会更加警惕,但维护核武器的成本也很高,控制权也未必就在乌克兰手里。政治就是这样,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意外。

你觉得克林顿的这两个决定到底是对是错?如果你是当时的决策者,会怎么选择呢?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
意昂体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