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这更让华盛顿感到难堪了:他们自己多年来奉行的“航行自由”策略,如今被一个对手完美掌握。更让他们左右为难的是,这支对手的舰队,已经抵达美国阿拉斯加的家门口。面对中国海军的行动,美国政府无法从法理上反驳,因为对方恰恰遵循了美国自己制定的国际规则。
对华盛顿来说,有什么比被对手学会自己的招数更尴尬的?答案是,看着对手用这些招数学得炉火纯青,开着军舰,出现在你家门口。这幅画面,正在阿拉斯加冰冷的海面上演。曾几何时,“航行自由”是美国海军的专利,一张在全球海洋上畅行无阻的VIP通行证。
凭借这面自己高举的旗帜,美军舰队把别人的家门口当成了自家后院。从南海到台湾海峡,他们的军舰如入无人之境,用抵近侦察和穿越领海的方式,反复“提醒”世界:这套规则由我制定,也由我解释。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商船,更是为了投射力量,维持霸权。他们的军舰所到之处,就是在宣示一种不容置疑的特权。
在这场他们自己开创的游戏里,美国既是唯一的顶级玩家,也是那个拥有最终解释权的裁判。几十年里,挑战者寥寥无几。
大海的潮水,不会永远朝一个方向涌动。当美国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咄咄逼人时,一个全新的对手悄然出师了。中国海军不再满足于近海防御,开始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深蓝。
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精准地点出了新战略的内核。这不是简单的意气用事,而是一次深思熟虑的“学习”。中国海军不仅在升级装备,更在潜心研究美国人玩了几十年的那套规则。他们发现,原来那张VIP通行证,自己也能申请。
于是,我们看到了接下来的一幕幕。自2019年起,中国海军舰队至少五次成规模地出现在北太平洋。他们沿着阿留申群岛,一路向着阿拉斯加的海岸线挺进。
行动的节奏和航线,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这已经不是什么偶然的远航训练,而是一种正在固化下来的常态化巡航。
阿拉斯加,这个美国曾经认为高枕无忧的战略后院,如今成了一面映照尴尬的镜子。当中国军舰的身影出现,五角大楼的反应快得像肌肉记忆。P-8A反潜巡逻机紧急升空,驱逐舰迅速前出伴随监视。所有战术动作都标准到位,透着一股“一切尽在掌握”的镇定。
但真正有趣的,是他们对外说的话。从国务院到国防部,美国官方的口径惊人地一致:“符合国际法”“正常的无害通过”。言语之间,甚至透着一种“请便”的大度。
这种刻意展现的“大气”,恰恰暴露了内心深处的憋屈。自己奉行了几十年的霸道逻辑,如今被原封不动地奉还。从法理上,你根本无法反驳,因为对方用的正是你亲手打造的“矛”。你总不能说,这套规则只有我能用,别人用就是错的吧?
于是,美国海军只能派舰机,进行一场大型“伴随护航秀”,眼睁睁看着中国舰队在自家附近的海域,慢悠悠地“自由航行”,直到对方尽兴离去。这背后,是一个美国自己给自己埋下的逻辑死结。
美国一直主张,军舰有权在他国12海里领海内进行“无害通过”,无需事先批准。而中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外国军舰进入中国领海,必须获得事先批准。双方的规则解释,从一开始就南辕北辙。
过去,美国凭借实力优势,在南海我行我素,强行推行自己的那套标准,把中国的规定当成“过度海洋主张”来挑战。
可当中国舰队出现在阿拉斯加外海时,情况就变得微妙了。中国军舰非常专业地在美国专属经济区内活动,完美地遵循了国际法,也恰好踩在了美国自己划定的“合法”红线之内。这下轮到美国头疼了。
如果承认中国的行动是合法的,那等于承认自己在家门口被“自由航行”是理所应当的。这会极大地挫伤其全球盟友对美国安全承诺的信心。
如果宣称中国的行动是“挑衅”,那无异于自己打自己的脸。以后还怎么有底气去别人家门口“自由航行”?岂不是把“双重标准”四个大字刻在了脑门上?
这个自己挖出来的坑,再难受,也得含着泪说它是平坦的。中国海军在阿拉斯加的巡航,带来的远不止是军事上的象征意义。
它正在从根基上,撬动美国长久以来掌握的“规则定义权”。过去那种“我想去哪就去哪”的心理优势,正在被“原来你也能来我家”的现实一点点侵蚀。
更重要的是,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一种可能性:国际规则并非某个国家的私有财产,谁都可以学习、利用,甚至用它来反制规则的制定者。
当一个后来者能够如此娴熟地运用你的规则,反过来将你一军时,这场游戏的性质就彻底变了。它已经从单纯的力量比拼,升级为一场更为复杂的智力、法理和意志的博弈。
未来的阿拉斯加和白令海,想必会越来越频繁地看到东方的舰队。海面依旧冰冷,但水面下的那盘棋,却已是越下越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