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拿着刚办好的退役手续,心里还在犯嘀咕:"这社保转移,又得跑多少趟?"旁边的战友小王拍拍他的肩膀:"老兄,你还不知道吧?现在都联网了,咱们一趟都不用跑!"
确实,很多刚退役的兄弟们对这个变化还不太了解。从2024年3月开始,退役军人养老保险转移就实行了"总对总"模式,到了2025年,这套系统运行得更加成熟。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把政策细节给大家掰开了说。
第一,"总对总"模式到底是个啥
说白了,"总对总"就是军队和地方人社部门直接对接,数据在网上跑,咱们人在家里等。以前退役后,得拿着一堆材料跑社保局,现在完全不用了。
具体流程是这样的:部队统一向解放军资金集中收付管理中心提交退役军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服役时间、联系电话等。军队资金管理中心通过专用渠道把这些信息推送给人社部社保中心,然后自动下发到安置地社保经办机构。
整个过程全程电子化,退役军人本人啥都不用做。办理完毕后,军队资金拨付中心会给你发个提示短信,告诉你转移完成了。
这个政策的好处显而易见:省时间、省精力、省麻烦。老刘这样的情况,以前可能要跑好几趟,现在在家等短信就行了。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经有数十万退役军人通过这个系统完成了社保转移。从各地反馈的情况看,办理时间从原来的几个月缩短到现在的几周,效率大幅提高。
第二,转移进度咋查询
虽然不用跑腿,心里还是想知道办到哪一步了。国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提供了多种查询方式。
最方便的是微信小程序,搜索"电子社保卡",然后找到"退役军人养老保险转移进度查询"功能。输入个人信息,就能看到当前办理进度。
还可以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掌上12333APP等渠道查询。这些平台都是全国统一的,操作简单,查询结果准确。
需要注意的是,查询时要用退役时的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这些信息要跟部队提交的一致。如果个人信息有变更,要及时联系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更新。
小王就是通过电子社保卡查询的,他说:"特别方便,每天都能看到进度,心里踏实多了。"
第三,断缴补办政策要搞清楚
很多战友关心的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之前的社保有断缴怎么办?
这里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解决部分退役士兵社会保险问题的意见》涉及的情况,主要针对2011年退役后,由于政策原因未能及时参加社会保险的退役士兵。
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可以申请补缴。截至2022年,全国已经受理289万人的补缴申请,197.3万人完成了基本养老保险补缴缴费,88万人享受了军龄视同待遇。
另一种情况是个人原因导致的断缴。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当地政策申请补缴,但需要承担相应的费用和利息。
需要提醒的是,不是所有的断缴都能补办,也不是所有的退役军人都符合补缴条件。具体情况要咨询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
老刘就属于第一种情况,他2010年退役,当时政策还不完善,没有及时参保。现在通过这个政策,他可以申请补缴,军龄也能算作视同缴费年限。
第四,遇到问题找谁解决
虽然系统很智能,总还是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个人信息不匹配、安置地有争议、转移时间过长等。
遇到这些问题,首先要联系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他们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协调解决。如果是技术问题,会联系上级部门进行处理。
各地还建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退役军人可以在这里一次性办理多项业务,包括社保转移、医保接续、就业登记等。
天津、浙江、广东等地还建立了"自主择业士兵退役一件事"机制,通过数据共享,实现转移相关凭证"一站式"提交,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
如果确实遇到复杂问题,也可以通过12333热线咨询,或者到当地人社部门窗口寻求帮助。关键是要主动联系,不要等着问题自己解决。
总体来说,2025年的退役军人社保转移政策越来越完善,操作越来越简单。"总对总"模式让咱们告别了跑腿的烦恼,全国联网让查询变得简单,断缴补办政策也为符合条件的战友提供了保障。
政策在变好,服务在改善。咱们退役军人要做的就是及时了解政策,主动关注进度,遇到问题及时反映。记住,政策是为咱们服务的,不要怕麻烦,该享受的待遇一定要享受到。
本文基于公开政策信息分析,具体执行以当地标准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