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卢沟桥那儿一打响,咱们整个中华民族就都被卷进了抗日战争的大漩涡。眼瞅着日军步步紧逼,国共两边这回又联手了,一块儿对抗敌人。就在这么个节骨眼儿上,共产党带头的红军主力从陕北动身,打算变成国民革命军的第八路军,上前线去打仗。不过,红军重新组队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两边在队伍咋编、军衔咋定、谁指挥谁这些问题上,意见大得很。
那时候,延安方面打算把红军主力重新组建成四个大军,总人数想超过七万。可国民政府因为怕中共势力壮大,只肯让编三个小点的师,而且每个师的人数不能超过一万五千。不光如此,他们还硬塞了好多国民党的政工干部到八路军里,想抢过指挥权来。这种做法自然让中共心里不痛快,也提高了警惕。
就在双方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日军很快占领了北平、天津,战争规模一下子变大了。蒋介石急着想让红军去华北战场帮忙,所以在部队编制问题上不得不退让一步。后来,延安那边为了大局,勉强同意改编成三个师的队伍,分别是第115师、第120师和第129师,大家叫它们“八路军”。
虽然重组后大概还有两万红军战士没能上前线,只能留在后方或者回家,但这支队伍很快就在抗日战场上现身,并且在平型关、阳明堡战斗以及百团大战等多次战役中大显身手,让敌人闻风丧胆。
同时,南方的红军游击小队也在进行调整。长征结束后,陈毅、项英他们这些头头儿就留在了南方,一直不停地跟国民党军队打仗,还广泛组织了抗日游击活动。这些小队遍布在赣南、粤北、湘南、闽西好多地方,虽然武器不行、给养也跟不上,但他们硬是挺了整整三年。
1937年年底,这些游击队被合并成了国民革命军里的新队伍,叫做新四军。一开始,新四军组建的过程比八路军还要复杂。蒋介石好几次都想插手选军长的事情,想让自己人当领导。不过,经过好多方面的商量和斗争,最后还是让叶挺当了新四军军长,项英做了副军长。刚开始的时候,新四军有四个小队,总共才一万多人。
不过,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可不止这些。在东北那片冰天雪地的地方,还有一支很厉害的抗日队伍,他们不归八路军和新四军管,但也是共产党领导的。这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队伍,就是“东北抗日联军”。
那么,这支抗日联军到底是怎么在日伪军的重重包围中,逐渐发展壮大,最后变成拥有11个军、3万多人的强大队伍的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他们在那儿进行了残酷的统治,什么坏事都干,杀人放火、抢东西、奴役百姓。这时候,东北的老百姓再也忍不住了,纷纷站出来反抗,组建了好几百支抗日义勇军和游击队。这些队伍虽然个个勇猛无比,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头儿来指挥,常常都是自己打自己的,很难一起发动大规模的战斗。
为了扭转这个状况,中共满洲省委站出来,把各地的抗日队伍合并起来,从1936年开始,一点点建立起一支统一的抗日队伍,叫东北抗日联军。这支抗联有十一个军,下面还有好多师和独立支队,成为了敌人后方战场上很重要的一支抗日力量。
抗联的领头人有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他们几个。这些人大多是从红军或者最早的地下党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军事好手,既擅长打游击,又深受老百姓的爱戴。抗联把深山老林当作大本营,靠着小队伍灵活快速的打法,经常偷袭日军的补给线、拆铁路、埋伏打日军小队,给日伪军制造了不少麻烦。
东北抗日联军的不断胜利,让越来越多的东北青年踊跃加入,队伍很快就壮大起来。到了1937年底,抗联的人数已经达到了3万,比新四军的人数还多三倍,成了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抗日队伍之一。但这也让日军非常紧张,对他们格外防备。
1938年春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了两个大军团还有好多伪军,搞了个大规模的“围剿”行动,想一下子打垮抗日联军。抗日联军这边呢,有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等领导的好几支队伍,他们在山里头打游击,一次又一次地冲出了敌人的包围。虽然敌人有五万多人,环境也特别恶劣,但他们一直没放弃跟敌人斗。
日军为了让抗联消失,不光用武力攻打,还使劲儿想用钱收买人心。他们放出话来,谁能抓到抗联的头头儿就给大奖,结果真有人动心叛变了,把抗联藏粮食和子弹的地方都告诉了日军。日军一听,立马带着大批人马去抄这些窝点,让抗联的日子更加艰难了。
断了给养后,抗联英雄们只能吃野菜、啃树皮来填饱肚子,他们的力气越来越小。杨靖宇带着队伍,在冰天雪地的山林里继续和敌人周旋,可最后还是因为饿得太狠,被敌人团团围住,英勇牺牲了。敌人打开他的肚子看,里面啥吃的都没有,只有草根、烂棉絮和树皮。
赵尚志在一次打仗时,因为叛徒的背叛,不幸中弹身亡。这两位头领的离世,让抗联队伍受到了重创,只好分散开来隐藏,人数一度减少到连一千人都不到了。
周保中在非常艰难的时候,带着剩下的部队逃到了苏联,希望留住革命的希望。就在苏德战争快开始的时候,他们跟苏军搭上了线,开始接受训练,慢慢积攒实力。
1945年,苏联跟日本打了起来,红军很快就打进了东北。那些经历过无数战斗的抗联老兵,跟着苏军一起回到了祖国,加入了打日本的战斗,为东北的解放做出了大贡献。
抗战结束后,虽然抗联没能重建起来,但不少老战士加入了新中国的军队和政府,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1955年,新中国开始给大家发军衔,在那些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里,只有七位是从抗日联军出来的,他们被授予了少将。让人意外的是,这里面没有一个中将或者更高的军衔。这事儿经常被后来的人提起,觉得挺遗憾的。但其实,这并不是说他们的贡献不够大,而是因为很多抗联的主要头领都在打仗的时候牺牲了。要是杨靖宇、赵尚志他们还活着,那肯定能拿到更高的军衔。
周保中是抗日联军里仅存的重要指挥官,虽然他不再在军队里担任职务,也没得到军衔,但却得到了三枚国家顶级的荣誉勋章,分别是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是对他一辈子革命贡献的最大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