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叙利亚南边的苏韦达省,天空被厚厚的烟雾遮住了视线。六路大军压境,数千名士兵齐聚,还有上百辆坦克跟着——叙利亚新领袖朱拉尼一手操盘的南下作战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他盯上了德鲁兹人掌控的那块地盘,这地方在叙利亚的兵荒马乱中一直处于中立状态,是个蛮特殊的存在。
不到一天的时间,马兹拉镇和塔拉镇这两处关键地区就被攻占过去,而德鲁兹民兵尊严者运动的总部也遭到攻破,胜利的天平仿佛已经倾向他们了。
不过,以色列的战机突然出现,准确无误地打击了叙军的坦克部队。一辆T-72指挥坦克瞬间变成了一团火球,四辆通讯和油料运输车接连爆炸。朱拉尼的南下行动在短短48小时内遇到了严重的挫折。
朱拉尼的南下战略为何惨败收场?
朱拉尼本身并不是军人出身的,他从教师开始起步,逐步攀升成极端武装组织的领导人,最后自称为“叙利亚大总统”。
2025年7月13日,他下达指令,调集六个精锐师组建的装甲纵队,从北方基地大张旗鼓往苏韦达挺进。这场行动,可并不止是普通的军事调动。
苏韦达省紧邻戈兰高地,这里不仅有重要的油田,还连接着一些走私通道。掌控这片地方,就等于是切断了叙利亚南部的经济命脉。
朱拉尼要想让全国一盘棋,德鲁兹人手里的地盘必须拿下。要是让他们自管,库尔德派、土库曼那帮人说不定也要跟着闹,到头来国家恐怕就四分五裂了。
德鲁兹人在叙利亚内战期间一直保持中立状态。既没有站队支持反对派,也没有接受中央政权的调兵遣将,反而建立了自己的宗教议会和自卫武装力量。朱拉尼上台之后,他们依旧坚决不打算让出自己的掌控权。
朱拉尼还以为这事儿能很快搞定。7月13号晚上,政府军突然杀进苏韦达边界,结果一天之内连下两座小镇。没想到德鲁兹人硬是顶住了压力,拼出了让人意外的韧劲。
7月14号晚上,他们在塔拉镇西边设下埋伏,把HTS的一小队给打了回去,还顺手抓了几个贝都因武装分子。
最让人没想到的,就是以色列那边反应相当迅速。7月14日这天,F-16和无人机一块儿升空,对着从阿勒-斯津到萨米亚这块区域的装甲目标来了一波全天候轰炸。
这波以军的空袭,让HTS的装甲力量一下子掉了三成,前线的兵也开始有撑不住往后撤的苗头了。
朱拉尼那边一挨炸,后勤短板立马藏不住,坦克没油直接撂路边不管了,步兵只能靠两条腿硬着头皮往前走。
以色列空军把公路炸断,补给线一下子完全瘫痪。一名在前线的士兵失落地说:“我们连吃的喝的都保证不了,还怎么打仗?”
为何不惜轰炸总统府也要保护德鲁兹人?
以色列国防部对空袭的说法挺坦率:“我们派空军,是为了回应叙方越界行为,也是为了保护德鲁兹平民。”不过,这也只是表面话。实际上,以色列在叙利亚南部划出了不能触碰的底线。
德鲁兹人在叙利亚人口中只占3%,可他们手握着叙以边境上最要紧的地带。更妙的是,德鲁兹势力地盘正好卡在以色列跟黎巴嫩真主党之间重要的区域。如果朱拉尼势力能把苏韦达拿下,那以色列一直围堵真主党的那道防线很可能会出现缺口。
以色列的军事动作那可是说来就来,动静还挺大。7月14日那次空袭后,以军第210旅背着“野猪”装甲车和梅卡瓦主战坦克,静悄悄开进了苏韦达边上的区域。虽说以色列嘴上没讲明,但看这阵仗,明摆着是在为地面作战做准备。
7月16日,以色列动作一再升级。以军战机直飞大马士革市区,针对叙利亚总统府、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大楼,投下了所谓的“掩体破坏者”钻地炸弹进行猛烈轰炸。叙利亚总参谋部的大楼被炸得塌了,朱拉尼的去向也变得不清楚了。
以色列这般硬气,也不是没有底气的。叙利亚剩下的那几套S-300防空导弹,早就被俄罗斯带走了,而中国出口的反隐身雷达,也早就被炸得灰飞烟灭。
剩下的俄制铠甲-S1和山毛榉防空系统,就这么随意扔在路边没人管,面对以色列空军,叙利亚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以色列军队发动空袭,那叫一个又准又狠,挑的都是指挥部和后勤库下手,像油罐车、通讯车辆、补给火车啥的都给炸了。前线的HTS武装人员断了补给,连油都找不到加,最后只能扔下装备,步行跑路了。
这种精准的打击,不止把装备搞垮了,还狠狠打击了部队的战斗决心。
叙利亚会不会再次分裂?
看似叙利亚内战还在继续,其实已经变成了各方势力的代理人战场。而土耳其在这场冲突中的身影,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新国防军的南下车队里,出现了挂着“土耳其军团”标志的队伍。这帮人全都坐着大巴,从西北方向直冲苏韦达过去。
土耳其一直对HTS提供庇护,这点早已众所周知,不过土耳其也不敢跟以色列硬碰硬。它的F-16战斗机也是美国制造的,一旦跟以色列闹起冲突,美国可能会远程锁死它的武器系统,搞得战机都不能飞。结果,武器反倒变成了包袱。
朱拉尼南下吃了大亏,这事一下子把他政权的不牢靠显露得明明白白。虽说搞掉阿萨德,可瞧瞧,他手里的权力还不如人家当年扎实。北边光靠土耳其撑着,南边又给以色列咬住,连大马士革总统府都被F-35给炸了个透心凉。
一个连总统府都守不住的“总统”,怎么能指挥全国大局呢?
叙利亚内部各种势力趁机打起了算盘,德鲁兹族、贝都因部落、库尔德武装还有阿萨德的残余势力都在盯着朱拉尼的失误。这次南下大败,揭示了HTS表面强硬其实空壳的真相——没有空中支援,后勤也乱得一塌糊涂。
俄罗斯这边的态度也挺耐人寻味,俄外交部副部长韦尔希宁只是说,“正跟叙利亚当局就军事基地的事儿还在商量”。
这些话看得出莫斯科其实还在犹豫,要不要留下来。要是叙利亚少了,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恐怕要受到不小的打击。
流亡到莫斯科的叙利亚前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或许还能抱有一线希望。有些分析认为,要是朱拉尼政权倒台,那个年轻的前总统或许还能东山再起。不过问题是,“他好不容易逃出火坑,怎么还能想到要跳回去呢?”
朱拉尼现在得做个难题的选择,要真继续硬碰硬推进军事行动,不光有可能跟以色列直接掐上,还很可能让国内其他地方的势力不满情绪再高涨,搞得全国各地都开始割据,局势变得更加棘手。
要是妥协,容许德鲁兹继续搞半自治,朱拉尼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想统一全国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中东这地方,啥时候不是“强者说了算”?朱拉尼靠政变坐上位子,大家都以为他能给叙利亚这些年折腾出的动荡画个句号。可谁曾想,现实直接给他来了个暴击,自个儿兵跑自家地盘都得瞧以色列的脸色行事。
叙利亚的战火还得烧一阵子,以色列在南部设了个缓冲区,土耳其在北边搞代理人,美国则掌控着东部的油田和情报要道,局势看起来还得持续下去。
叙利亚现在完全成了各方势力较量的地方,自己根本说不上话。苏韦达那头战火不断,其实就是中东乱象的一个缩影罢了。